第1部分(第3/4 頁)
與這部厚重繁茂的文學作品相比,我們的讀後感只能是掛一漏萬。除了它的文學造詣值得人們好好欣賞和研究之外,相信讀者還可以從書中反映的民風、民俗、民間組織、語言文字、青少年教育、人才培訓,以及商場謀略、經濟管理等多方面受到啟發,獲得教益。
嚴家炎① 盧曉蓉②
2009年12月31日寫畢
① 嚴家炎: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北京市文聯名譽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史》編著者
② 盧曉蓉:盧作孚先生長孫女,嚴家炎夫人,香港作家聯會會員
瑞相(一)(1)
光緒十九年二月二十八(公曆1893年4月14日),西南邊鄙一個小縣合川縣楊柳街一戶盧姓人家的茅屋裡,生下個男娃娃,他是盧家的二兒子,“魁”字輩,隨兄長魁銓,取名魁先(長大後自改名作孚)。這名字過了百多年仍被今天的我們記下。同是這一年裡,中國出生的孩子數以百萬計,其中另有幾個娃娃的名字同樣被我們記下:
——上海虹口郊區一戶宋姓人家中西合璧的宅屋裡,1893年1月27日(宋家只記公曆)出生的女娃娃,這家人男孩是“子”字輩,女孩是“齡”字輩,她隨大姐靄齡,取名慶齡。
——北京城裡一戶梁姓人家古色古香的小四合院裡,光緒十九年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家人慣用皇帝年號)生下的男娃娃,“煥”字輩,隨兄長煥鼐,取名煥鼎(長大後自改名漱溟)。
——還有直到這一年年底十一月十九,公曆12月26日(大家用什麼紀年,這家人就用什麼紀年),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一戶毛姓人家帶糧倉的大瓦房中出生的那個男娃娃。盧家、宋家、梁家的那三個娃娃在家中都是老二,只有最後出生的毛家這個娃娃是老大,他開了“澤”字輩的頭,取名澤東……
要是把這四個娃娃日後幾十年自己在簡歷表上親手用毛筆(三個男娃娃從識字起就用中國的這種書寫筆)或鋼筆(那個女娃娃從識字起就用西洋的這種書寫筆)填寫的那幾行字逐行逐字抄了來,當作粗粗搓成的四束麻,先把線頭子並齊了,就拿這一年為開端,再用編年體的法子將四束麻扭結搓和成一股麻繩,從鋪平的膝上拎起,懸在樑上,揣摩老祖宗“結繩記事”的古意,目光從上到下逐年逐月一順溜下來,看罷,看者恐怕會聳然動容——這根繩上所記之事,簡直就是一部囊括了這個民族革命、改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建設、民情民生的現代通史。
寫史——那是史家的活路,小說家不敢奪人餐具。有人說,史家記下的是“正史”,小說家寫下的只不過是“野史”。又有人說,正史野史同是信史。還有人說,“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這話是一個叫巴爾扎克的外國老頭說的,他一輩子寫下的小說稿紙摞在一起,差不多可以跟中國的太史公用竹片寫下的史書比高矮)。小說偏愛的,是史書大脈絡大經緯無暇顧及的、可聞可見、可圈可點、可悲可喜、可嗔可憐的那些個細枝末節。一上來要關注的就是主人公出生那一天活靈活現的細節。
至今被奉為中國文化主流的儒釋道,創始於同一年代。倒回去二千五百餘年,這三教的祖師爺出生之日,各各都有不同凡響之處可說。就連“敬天命,遠鬼神”的孔子,也是“天生異相”(因此才得名“丘”)。宋太祖趙匡胤出生那天,“紅光滿室,異香撲鼻”。中國翻譯界鼻祖鳩摩羅什“尚在胎中,其母便忽然會說幾十種語言”……
魁先娃呱呱墜地這一天,竟沒有一個值得說道的細節。不光是他,宋家、梁家、毛家的那三個娃娃,出生之日,全都沒有可說的“瑞相”。四個娃娃同這一年出生的數以百萬計的別人家的娃娃比,實在看不出有啥異樣。不知是當時中國人已過了愛拿瑞相來說事的朝代,還是這一朝代的中國早已乏瑞可陳?
前一天日落時分,倒是有一隻燕子飛來合川城北門外楊柳街盧家,繞屋三匝,一頭鑽進茅簷下去年的泥巢。燕子,幾年後倒確實引發過關乎魁先娃一生的一樁大事,為他後來幾十年的生命捎來重要轉機,不過,總不能拿這隻燕子當瑞相——哪一年陽春時節一到,不見燕子掠過堂屋外北門老城樓,飛到楊柳街,飛入尋常百姓家?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瑞相(一)(2)
合川城樓比茅屋更老。夜幕下,不辨背景,活像街口那一處樑柱歪斜的老戲臺。將墜未墜的殘月下,風過處,花影拂動,有一人用打更梆子打出川劇鑼鼓節奏,“鏘鏘鏘嘖”登上臺來。一路唸唸有詞,倒也應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