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頁)
相柳的修為比之盤王稍遜一籌,憑藉強橫的肉身,打得盤王老祖的一點脾氣都沒有。
九鳳的修為比之盤王老祖還要高上一籌,二人圍攻之下,一代大能就此殞落,成了別人的出氣筒。
殺了盤王之後,九鳳終於出了一口惡氣,見召集剩下的九黎部族無望,與相柳一起回了祖巫殿。
不說九鳳和相柳迴轉祖巫殿,陳郡中,顓頊遭了天罰身死之後,並沒有指定繼承人,部落中的首領們選賢舉能之下,推薦顓頊的侄子高辛繼位。
高辛原名帝嚳,生於窮桑,生下來幾位聰明,自己為自己起的名字叫帝嚳,自幼拜金靈聖母為師,十五歲時便開始輔佐顓頊,有功於百姓,被賜名高辛。
這帝嚳也是一位仁德之君,在他即位之後,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在位七十餘年,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昇平。
他的元妃姜原生了棄(即后稷)。棄是周的始祖。次妃簡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慶都生了堯。堯是歷史上有名的聖賢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儀生了摯。帝嚳享年百歲,死後由其子摯繼位。九年後摯禪讓給帝堯。
帝堯原名放勳,自幼拜在截教趙公明門下,學習如何治理人族,十五歲時便封於唐地,與民同樂,將唐地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樂,各部落首領對其都是讚譽有加。帝摯九年,摯親帶官員到唐禪讓與放勳,是為堯帝,因封於唐,又稱唐堯。
帝堯接位之初,,天文曆法還很不完善,百姓經常耽誤農時。因此堯就組織專門人員總結前人的經驗,令羲、和兩族掌天文。根據日月星辰執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日。
他派羲仲住在東方海濱叫暘谷的地方,觀察日出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春分,並參考鳥星的位置來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北向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時間最長的那天為夏至,並參考火星的位置來校正。
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觀察日落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秋分,並參考虛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南向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最短的那天作為冬至,井參考昴星的位置來校正。二分、二至確定以後,堯決定以三百六十五日為一年,每三年置一閏月,用閏月調整曆法和四季的關係,使每年的農時正確,不出差誤。
唐堯唯恐埋沒人才,野有遺賢。所以他還常常深入窮鄉僻壤,到山野之間去尋查細訪,求賢問道,察訪政治得失,選用賢才。
這個時候,大地上突然發生一場巨大的洪水,淹沒不少農田部落,一時間,人族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
有大臣想帝堯推薦說鯀有治水之能,帝堯大喜,派鯀去治水。
鯀自幼拜在闡教的赤精子門下,見帝堯派他去治水,便去向老師求教。
赤精子親往玉虛宮求來九天息壤助鯀治水,那九天息壤頗為神異,迎風便漲,洪水高百丈,他就漲到一拜二十丈,憑藉此寶,倒還真堵住了幾次小點的洪水。
只是,時間一長之後,他知堵而不知疏,東邊有水便堵東邊,水從東流到西便又去西邊堵。如此這般,息壤所造之堤到是承受得住,可他沒這麼多的息壤將堤壩全部改造,水往往從不是息壤所造之堤衝出來,而且經過積蓄,衝出來一次比一次大,鯀忙碌了九年也不曾將水患治理好。
此時帝堯漸漸年老,就與臣子商議繼任者人選,有人上前推舉虞舜。舜的家世甚為寒微,自幼拜龜靈聖母為師,雖然是帝顓項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
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裡,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
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儘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在二十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