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弟。”釋,宣帝弟子穆王權之孫也。丁丑,使成都王穎領將軍劉褒等,前車騎將軍石超領北中郎將王闡等據河橋,為劉喬繼援;進喬鎮東將軍,假節。
司馬釋出詔令,命令東海王司馬越等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國,司馬越等人不服從。碰巧接到劉喬的上書。冬季,十月,丙子(十八日),司馬頒佈詔書,聲稱:“劉輿逼迫威脅范陽王司馬,製造事端。命令鎮南大將軍劉弘、平南將軍彭城王司馬釋、徵東大將軍劉準,各自帶領所轄軍隊,與劉喬並肩出力,任張方為大都督,率領十萬精兵,與呂朗在許昌會合,誅討劉輿兄弟。”司馬釋是宣帝司馬懿侄子穆王司馬權的孫子。丁丑(十九日),司馬讓成都王司馬穎帶領將軍樓褒等人,前車騎將軍石超帶領北中郎將王闡等人據守河橋,作為劉喬的後續援軍。提升劉喬為鎮東將軍,發給符節。
劉弘遺喬及司空越書,欲使之解怨釋兵,同獎王室,皆不聽。弘又上表曰:“自頃兵戈紛亂,猜禍鋒生,疑隙構於群王,災難延於宗子。今日為忠,明日為逆,翩其反而,互為戎首。載籍以來,骨肉之禍未有如今者也,臣竊悲之!今邊陲無備豫之儲,中華有杼軸之困,而股肱之臣,不惟國體,職競尋常,自相楚剝。萬一四夷乘虛為變,此亦猛虎交鬥自效於卞莊者矣。臣以為宜速發明詔詔越等,令兩釋猜嫌,各保分局。自今以,其有不被詔書,擅興兵馬者,天下共伐之。”時太宰方拒關東,倚喬為助,不納其言。
劉弘給劉喬及司空司馬越去信,想使他們之間消解怨恨停止軍事行動,共同輔佐王室,但雙方都不理會。劉弘又上奏表說:“自從近年戰亂迭起,猜疑災禍一起出現,疑忌仇隙在親王們之間出現,災難禍患延續於宗室後代身上,今天是忠於王室的,明天就成了反叛王室,是非反覆變化無常,輪流成為興起戰事的首領。有歷史記載以來,骨肉相殘的災禍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我對此感到十分悲傷!現在邊疆沒有預防發生變動的儲備,中原卻有相當的困厄,輔助王室的重要大臣,不考慮國家的命運,卻以競爭長短為能事,自相殘殺。萬一四邊夷人乘虛而製造變亂,這也正是兩個猛虎相爭鬥而自然成為卞莊的獵物。我認為應該趕快釋出公開詔書,命令司馬越等人,解除猜忌仇怨,各自保持自己所分管的職位和封地。從今以後,如果有不接受詔令,擅自動用軍隊挑起事端的人,全國共同來*他。”當時太宰司馬剛開始進抵關東地區,要倚靠劉喬作為幫助,因而不採納劉弘的進言。
喬乘虛襲許,破之。劉琨將兵救許,不及,遂與兄輿及范陽王俱奔河北;琨父母為喬所執。劉弘以張方殘暴,知必敗,乃遣參軍劉盤為都護,帥諸軍受司空越節度。
劉喬乘虛襲擊許昌,一舉攻克。劉琨帶兵救援許昌,已經來不及,於是和兄劉輿以及范陽王司馬一起逃奔河北。劉琨的父母被劉喬抓住。劉弘根據張方的殘暴,知道司馬一定要失敗,便派參軍劉盤為都護,帶領所轄各軍隊接受司馬越的指揮。
時天下大亂,弘專督江、漢,威行南服。謀事有成者,則曰:“某人之功”,如有負敗,則曰:“老子之罪。”每有興發,手書守相,丁寧款密。所以人皆感悅,爭赴之,鹹曰:“得劉公一紙書,賢於十部從事。”前廣漢太守辛冉說弘以從橫之事,弘怒,斬之。
這時天下大亂,劉弘專門督管江、漢地區,威勢及於南方邊遠地區。謀劃事情成功了,就說是某人的功勞。如果遇到失敗,則稱是自己的責任。每當興師動眾,親筆寫信給負責官員,詳細叮嚀囑咐。所以大家都很感動和舒暢,爭相到他那兒。大家都說:“能夠得到劉公一紙親筆信,勝過做十個部從事。”前廣漢太守辛冉向劉弘遊說割據稱霸的事,劉弘發怒,把他殺了。
'11'有星孛於北斗。
'11'有異星出現在北斗星旁。
'12'平昌公模遣將軍宋胄趣河橋。
'12'平昌公司馬模派將軍宋胄向河橋進兵。
'13'十一月,立節將軍周權,詐被檄,自稱平西將軍,復立羊後。洛陽令何喬攻權,殺之,復廢羊後。太宰矯詔,以羊後屢為奸人所立,遣尚書田淑敕留臺賜後死。詔書屢至,司隸校尉劉暾等上奏,固執以為:“羊庶人門戶殘破,廢放空宮,門禁峻密,無緣得與奸人構亂;眾無愚智,皆謂其冤。今殺一枯窮之人,而令天下傷慘,何益於治!”怒,遣呂朗收暾;暾奔青州,依高密王略。然羊後亦以是得免。
'13'十一月,立節將軍周權,假稱收到檄文,自稱為平西將軍,又重新立羊皇后。洛陽令何喬攻打周權,把他殺了,又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