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4/4 頁)
護煤窯,增進開採技術。
鐵——創設礦物管理局。
礦——改良土法,引進新法。
礬——整頓礬業公司,獎勵外銷。
銅——設立銅廠,創設銅業局。
其他屬於五金各類一律改善技術。
那麼,如此龐大的“用民政治”計劃,將何以實現呢?閻錫山稱,“用民政治計劃之實現必須有精神以貫注之。要旨為:用民政治實行大綱所列事項,無一非現在所亟應籌辦者,然其實現則非有精神貫注之不可。其要有二:一為官吏必須有責任心,是為職務神聖。一為社會必須有健全之輿論,予以鼓勵與監督。”
為了用民政治的實施,在草定“用民政治大綱”的同時,他又於民國七年四月十三日,召集用民政治大會於軍署,有百數十人出席了會議。會議討論結果,議定設立政治研究會,為用民政治之常設討論機構。閻錫山自任會長,聘請各界士紳,選派各機關的重要職員任會員,分股推選專家擔任正副股長,主管政治研究事宜。
雖然如上所述,閻錫山的“用民政治”從理論到實施,有一大套不能不謂之詳盡的闡述。但是究其實質,所謂“用民政治”,關鍵在於“用民”。閻錫山本意是借重國民反對數千年專制之政治,倡導“用民”,利用國民的力量來實現山西一隅的治理,實現他在山西的永固統治。
。。
一、獨特的政治統御 厲行村制建設(1)
“用民政治”是作為閻錫山的施政綱領而面世的。為了“用民政治”的進一步推行,閻錫山輔之以“村制”。
所謂“村制”,顧名思義,就是以村為行政建制單位,建立以村為單位的行政統治網。閻錫山在闡述其“用民政治”理論時,亦曾特別強呼叫民政治“有一語足以概括之,行政網是也。大凡世界各國,其行政網愈密者,其政治癒良好,愈進步。”故閻錫山熱衷於從構成嚴密行政網的最基礎——編村制著手,意欲由先使行政網從不漏一村起,然後再做到不漏一家,由一家而一人。閻認為網能密到此處,才有政治可言。就縣政而言,閻錫山主持制定的《各縣村制簡章》中說道:“眾村環布而成一縣,地曠情暌,僅恃知事耳目之覺察,勢難遍及。況一縣要政多端,長官責成於知事,而知事之下無供臂指之人,能力將有時而竭,此村制萬不可緩之原因也。” 由此不難看出,閻錫山推行“村制”的目的,在於加強基層行政組織的作用和力量,使政令得通,令行得暢。以利用嚴密的行政網,進行有效的統治。
閻錫山對村政建設十分重視。他認為村是最基礎的民眾聚居之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