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心加入推翻清政府的革命。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青年習武 追隨革命(1)
閻錫山到日本後,先入東京振武學校學習日語和近代科學知識,1906年入日軍弘前步兵第31聯隊實習一年,1907年正式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6期學習。
振武學校是日本士官預備學校,於1903年由日本原成城學校改創。據舒新城《近代中國留學史》記載:“當時派遣去日本學習陸軍的學生,曾入振武學校補習,畢業後進入士官學校。明治三十一年(1899年)由日本陸軍部委託成城學校設施預備教育,……明治三十六年(1903)學生漸多六十九名,專辦訓練中國陸軍學生,改名為振武學校。”閻錫山一行是1904年赴日本的,那是振武學校改名的第二年。
說到留日學生,他們可謂中國反清革命的中堅力量。早在1900年以前,已有一些留日學生翻譯出版18世紀盧梭、孟德斯鳩等人對德國資產階級革命起了推動作用的著作。只是那時留日學生不到百人,他們的舉措影響不大。但從1901年起,赴日留學學生人數驟增,到閻錫山出國的這一年已達3000多人。 這種情形自然與清政府“新政”中提倡留學有關,但更主要與廢除科舉有關。自1901年廢除科舉以後,由科舉步入仕途的路子已經斷絕,知識界多把出洋留學作為理想坦途。日本距中國較歐美近,所需費用較少,因此,大批青年學生湧向日本。在日本,由於封建思想的縛束比國內要少得多,又接受了資產階級的新學,在民族災難的強烈刺激下,他們感到,要救國不能靠清廷的所謂“新政”,也不能靠康梁的改良主義,於是開始探求新的道路。到1903年上半年,隨著拒法、拒俄兩大運動被壓制,留學生運動轉入了反清革命的新階段,許多青年學生紛紛轉向革命。他們中間相當一部分人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擁護者和宣傳者。閻錫山到日本時,主張透過革命道路救國的人已不下數百,在東京這一革命黨人的集散地,他除學習業務外,直接受到的影響主要是革命的思想。所以,他到日本僅三個月,即參與了革命黨人的一些革命活動。
1905年7月,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從歐洲來到日本東京。擬同華興會領導黃興等會晤,商談籌組全國統一的革命政黨問題。8月13日,東京的華僑和留日中國學生1300多人舉行盛大*,歡迎這位眾望所歸的革命領袖。大會盛況空前,氣氛熱烈,人們把孫中山視為“中國英雄中的英雄”和“四萬萬人之代表”。當時設在鞠町區富士見樓的會場容納不下那麼多人,有幾百人情願站在馬路邊上。孫中山在會上作了長篇演講,針對康梁保皇派散佈的反對革命的言論,進行了尖銳而深刻的批駁。
聽完孫中山的演講,閻錫山反覆體味其精神,認為孫中山的政治主張對於挽救民族危亡來說太適時了。以後他曾說:
政治不可失時,若不能適合時代的需要,一定要被時代所拋棄。清末百年之間,中國與世界的交通,事事相形見絀,國熱日衰,成為列強瓜分的物件,應改革而不改革,能進步而不進步,使愛國之士認滿清是亡國的因素、救國的障礙。國人的目標全集中在推翻滿清政府,即其所培植的人才,皆成為推翻其自身的力量,遂致有“戊戌立憲萬世帝王(按指戊戌百日維新倘若成功,滿清或猶將維持其萬世一系),癸丑立憲家破人亡”(按指民國二年袁世凱袁家憲法之訂立,導致二次革命,演成軍閥割據、分崩離析之局面)之批判。中山先生以先知先覺的德慧,高瞻遠矚的眼光,站在時代的前邊,領導革命,遂能一呼萬應,全國同心,不久實行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此一為違時,一為適時,違者即亡,而適者即興,其理至為明顯。。 最好的txt下載網
二、青年習武 追隨革命(2)
閻錫山這一段“宏論”確實不無道理,正如孫中山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閻錫山能有如此論述,完全是出於自己的親身體會,比如說:“即其所培植的人才,皆成為推翻其自身的力量”一語就是自己的親歷。和他同期赴日本學習軍事的260餘名留學生中大部分為清廷政府和各省撫臺所派,這已經是清政府派出的第六批學生,人數超過前五次的總和。然而,往後參加革命,推翻清政府的,也正是這些留日學生。
閻錫山這批留學生,在抵達日本不久就做出了一件震動清廷的快事。那時,他們從報上經常看到,清朝官吏殘殺業已回國的前幾期士官學校的學生。於是,他們就聯名寫信,警告時任北洋大臣、直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