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閣”或者“”,敬請記住我們新的網址筆…趣…閣
當今天子獨崇道教,貶儒抑佛。因天下歸一,“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道教更迎合當今天子的“王道”,甚至有“相比於佛法的‘坐而輪迴’,儒家的‘書生意氣’,‘求長生’的道教更得天子喜好”的說法。
道教魁首終南山被委以大秦“傳道正統”,光是掛名在冊的道士就達三萬之多,現任掌教洪玄機更是大秦王朝身份顯貴的傳道天師,算是三教中羽衣卿相第一人。
終南山山腳下,有一對身披通肩袈裟的大小和尚。大和尚瞧著年紀不大,頗有幾分“得道高僧”的樣子,左手持念珠,右手藏於袈裟中,緩步當頭而行。身後跟著的小和尚約莫十歲前後,生得頗有些“姿色”,這要是下山到了市井,指不定被哪個喜好小相公的囂張紈絝給掠去好生伺候。
小和尚百無聊賴,將順手摘來的一朵牽牛花,悄悄塞進懷裡,想著回去拿給瞧著就順眼的小師妹。也不見前頭老神在在的師父有任何言語,法號“念苦”的小沙彌緊緊跟了幾步,眼神幽怨道:
“師父,我們這一趟走的再艱辛,徒兒都沒事的,但是師父您在寺院裡打禪入定也就罷了,您說帶徒兒出來走一走,看看紅塵俗世,道道人間疾苦,可也不曾見您有任何言語啊,念苦實在無聊,要不師父再給念念那《地藏經》?”
其實念苦心裡一直在犯嘀咕,平日裡師父坐禪。都是身著黑色蓮服,怎麼這趟苦行穿的這般正式,連寺裡相傳是達摩祖師的圓寂眼淚凝成的“法相衣”都披著上了。這一路修行,師父不說一語,除卻惠施恩德,也從不設壇。,只行小路,本想著給家裡整日嘮叨的小師妹買些胭脂水粉也找不到個雜貨鋪子。
以前還埋怨過平日裡喜好葷話的師父沒個高僧模樣,這一路也聽不到個唸叨言語,著實讓念苦很是憂鬱啊。
一路來打定主意不講一語的“印手菩薩”蘇晨終於憋不下去,轉身敲了一下身後念苦小和尚的腦袋,佯怒道:“師父這一路行來也憋屈得緊,要不是那老和尚叫師父嚴肅行事,我還想給你師孃買些首飾呢!這得虧進了終南山,要不然師父還不被你嘮叨死,找打不是?”
“不打緊,不打緊。”
諧音“俗塵”,又名“俗塵和尚”的靈隱寺看門僧看見徒弟雙手合十低頭默唸,無奈中又有些憐愛。九年前下山採藥撿回來的孩子,如今也長大會些道理了,還生得如此俊秀,比我這個師父是強多了。
一被師父打,念苦小和尚就會念一句“不打緊”,依他自己不知從哪部經書得來的道理就是,打是疼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
“我們這次苦行的終點就是這終南山,老和尚說了前面不言語,到了這裡就是罵娘都不打緊!”
“真的?”
“師父什麼時候騙過你。”
“哦,也對,出來前還說給我買山下頂好吃的糖葫蘆。”
“又皮緊找打不是?”
“那回去的時候給我買。”
“回去的時候只要不和我伸手要銅錢,啥都可以買。”
“師孃說了,師父身上的銅錢是給我買經書用的。佛曰,天地之大,媳婦最大。”
“哪個佛說的?”
念苦歪著頭想了半天,實在想不出來哪個得道高僧說過這麼有道理的話,剛想胡亂說一個,蘇晨向他招了招手,說道:
“行了,少不了你的胭脂水粉,記住了,上去以後別說話,看師父怎麼教訓那些牛鼻子老道!”
跟了師父修了快十年的“苦禪”,見過師父有一次殺個青蛙都要手抖得很,念苦覺得師父這次終於中氣十足,爺們兒了一回!
——————
武當七十二峰朝大頂,景色秀麗,多懸崖峭壁,有“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的美譽。古人有云:“七十二峰凌聳九霄,氣吞太華,應七十二候”,大秦沿用“五日一候,三候一節氣”的定製,一年有七十二候二十四節氣。
武當山一直是道教聖地,有“皇室宗廟”一說,奈何大秦王朝不認武當,獨崇終南。有人說是因終南山現任掌教洪玄機識時務,破道教出塵的“老舊規化”,獨創“入世長生”的新規矩,本教掛名子弟可出世修行,亦可入世廟堂羽衣卿相,而得到當今天子青睞。也有說法是,當今天子不喜武當獨大,更不喜武當的“不問俗擾”,欲扶植真正為朝廷出力的親信宗派。
不管緣由是什麼,真正的因由,恐怕只有天子自己心裡才清楚。
位於大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