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古人的休閒方式:玩在唐朝 > 第9部分

第9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星災傭兵圈養萬鬼成神NBA:開局背鍋,我帶隊總冠軍王者:邊路第一惡霸,震驚全網部落衝突:天宸秘卷我真不是神仙網遊之鏢局三萬毫米殲星炮,這片廢土我來罩全民航海:開局獲得海神權杖!化身NPC:我與玩家和平共處我一體校生:成為拳王很合理吧不是御獸師咋了?我有一國御獸魔法書成真:開始夢域副本籃壇之鋒芒逼人眉山蘇氏,蘇允最賢超能進化:我的兵種有點貴龍族:路明非的逆反劇本末日遊戲的違規者這位中單過於真誠超級重炮

持人形木偶的少女,做逗引狀,另一少女伸手欲奪。文章據此認為,這是唐時已有杖頭木偶的實證,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四川某一位藏家收藏有兩件唐代的傀儡頭,均為陶製。一個是武士傀儡頭,一個是豬形傀儡頭,據說出自唐代四川的邛窯。

兩個傀儡頭的高和寬均約四厘米,後部虛空,武士頭兩邊留有穿繩的小孔。識者認為兩件傀儡頭都是用於“被單戲”表演的。

被單戲是布袋木偶中單人表演的一種形式,也稱手掌木偶。表演者隱身在一塊布帷後面,傀儡頭露在布帷之上,表演者用手指靈巧地操控著木偶的頭與雙臂,同時還要不停地變換嗓音,為角色伴奏、配音,需要的時候還要演唱,難度頗大。

出現在文獻中最多的木偶形式為提線木偶。有一段勸人了卻塵緣、看空世事的《敦煌變文》中寫道:

……也似機關傀儡,皆因繩索抽牽,或舞或歌,或行或走,曲罷事畢……所以玄宗皇帝從蜀地回,肅宗代位,冊玄宗為上皇,在於西內。是政已歸於太子,凡事皆不自專,四十八年為君,一旦何曾自在。齒衰發白,面皺身羸,乃裁詩自喻:“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須臾曲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世中。”玄宗尚且如此,我等寧不傷身?

這段關於傀儡的描述讓我們得以瞭解當時木偶表演的一些細節——由繩索牽拉的木偶,舞蹈行走,同時有歌聲和樂曲相伴,演繹人間故事。

從後面那一首《傀儡吟》中可以看出,當時木偶的製作非常逼真,雞皮鶴髮與真同,加上表演者嫻熟地操弄,配以人聲與樂曲,惟妙惟肖。

詩中所吟的傀儡就是提線木偶,即藝人藏身幕後,透過提線,雙手的手指用撥、勾、提、挑、掄、閃、搖等動作操縱提線,控制線下的木偶在臺前表演。一個技藝純熟的藝人可以將線偶操弄得活靈活現,模擬人間情態,生動而有趣。

只是歌舞喧譁之後,一切總要歸於沉寂,先前的悲喜離合全部消散,只留下一具無魂無魄的軀殼委頓在那裡,讓人生出無限的空虛與悲涼感。

文中引用的《傀儡吟》一詩,其作者有一種說法為梁鍠,有的則說為唐玄宗。《開天傳信記》中則稱:“明皇還蜀,嘗以為誦,而非明皇作也。”比較可信。

傀儡戲中有一個久演不衰的節目《郭禿子》。《顏氏家訓》對此的解釋是:前代有一個姓郭的人,有禿頭之症,而生性滑稽,喜歡開玩笑,後人以傀儡子做成那位郭禿子的形象,表演幽默風趣的節目,於是人們將這種傀儡戲稱為“郭禿子”。

《樂府雜錄》中也說:

……其引歌舞有郭郎者,發正禿,善優笑,閭時呼為郭郎,凡戲場必在俳兒之首也。

活潑有趣的傀儡戲在唐朝民間廣受歡迎,凡有戲樂之地,都能見到傀儡戲的影子。

西川節度使崔安潛就常常請傀儡藝人到府上來,在堂前表演傀儡戲,城中軍民蜂擁而至,爭相觀看。

這位崔安潛的行為頗有些古怪,信佛吃素卻又好鬥牛,每每遇到給刑犯用刑的時候,他又喜歡親自動手。如此矛盾的一個人,在府中大演傀儡戲,隨便庶民百姓出入觀看,說起來總讓生出一種怪誕的感覺。少年輕球戲爭籌

少年輕球戲爭籌(1)

1

一場春雨之後,天色新晴,長安街頭上一群少年軍人正聚在一起玩蹴鞠。

少年們往來奔突,爭搶著那一隻皮製的圓鞠,圓鞠在他們腳下翻滾跳躍,被踢得“咚咚”響。

突然,圓鞠從人群裡飛出來,徑直飛向路邊,滾到一棵槐樹下。

槐樹下面正站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女子,頭梳三鬟髻,衣裙破爛,腳踏木屐。圓鞠一路滾過來,恰恰停在她的腳旁。

這小女子毫不遲疑,伸腳將圓鞠挑起來,在腳上顛幾顛,猛力一個大腳,“嗵”地一聲將圓鞠踢到幾丈高的空中,圓鞠再落下來時,不偏不倚正落回到蹴鞠少年們中間,激起路上行人的一片喝彩之聲……

這是《劇談錄·潘將軍失珠》中記述的一個場面,少年們正在玩的便是唐朝時盛行的一種遊戲——蹴鞠。

蹴鞠也做“蹴踘”、“蹴球”、“蹋鞠”、“築球”等。按《說文解字》的解釋,“蹴”是一種放輕腳步、類似於舞蹈的動作。“鞠”從革,是一種內有填充物的皮製圓球。

蹴鞠的起源說法不一,不過,可以確認的是到了漢代時已經有了明確的蹴鞠形制。那時的蹴鞠主要流行在軍隊當中,對抗也比較激烈,有人推測它不單單是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心動女孩尋愛記非愛不可治療永久加攻擊,打造暴力奶爸!女巫的占卜屋虐三墮神男主哭著求我幹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