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一句哲學話語,無論缺少了什麼的宇宙都是不真實的,已經發生的都發生了,儘管你未必知道,而沒有發生的,則永遠不會發生,儘管你也未必知道。
所謂如實便是此“如實”才是。
好吧,了悟了這一點,你也許可以長舒一口氣了,可說佛法不過如此,是的,它就是如此,與世間萬法並行無二,只要談到殊勝,即是不了義,呵呵,它平等吧?
有些佛教徒還會不甘心地說,“我承認世間萬法皆有殊勝,但佛法更殊勝!”唉,這是又回到終極所緣之中,信徒何時才能以平常心看待佛法呢?
若有人問我:“你是把佛法當宗教還是哲學?還是僅當世間一法?”
我是把它當作世間一法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殊勝
比較自然的佛教與其他宗教教派一樣,是由一些相信的人經過修習、研究之後發展起來的,它與其他宗教在信仰的領域中相互競爭,最終與其他教派取長補短,並列於世。在我看來,過分強調佛法的殊勝,只是信眾的個人偏好罷了,事實上,把佛法當成一種終極真理令我非常反感,它幾乎是迷信的萬靈藥,在那種迷信的佛法中,事情被過分地簡單化,專業佛教徒只不過是對於心與物的關係,獲得了一些古代教學法所教導的實修經驗,在較現代的意義上,那其實只是一種人類知識上的猜想,它並未獲得更充分的證明,僅僅滿足這種猜想,並把它當成信仰,我以為是一種極簡化的傾向。事實上,有關心與物,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更多的道路去了解,而完全不必滿足於只在哲學或宗教上作討論,我們的現代技術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最新的研究發生在腦經神學、量子生物學與心理學,瞭解它們雖然有一些困難,但卻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我們在智識上做一些努力罷了。
對於那些佛教愛好者,學佛不過是為了高興或是心情好,做好事是為了得福報,消惡業,守戒看經不過是為了長智慧,以便福慧雙修有朝一日成為聖人,就像我們玩電子遊戲中的掙積分,我們成了佛就變成了遊戲結束,因為我們成佛以後便無事可幹了,我們要是非有一件事要做一做,就是我們可以教其他人佛法,這就相當於接著教別人再玩一遍那個老遊戲。我認為,這是對佛陀一生努力的庸俗化解釋,這個觀點之所以令我不喜歡,是因為從此以後,佛法完全缺乏進一步發展的餘地。牛頓以後的很多年,那些把牛頓庸俗與偶像化的人們竟以為物理學再無發展的餘地,世界的本質都已清楚明白,牛頓的洞見已為人類做了所有能做的事,剩下的就是向他學習了,但龐加勒和愛斯因坦用自己的努力否認了這一點。我認為若是真有一個很好的牛頓信徒的話,那麼龐加勒與愛因斯坦才是,因他們把牛頓的努力又向前推進了一步,科學並沒有終結,而是達成了發展。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佛陀的粉絲
而難於達成發展的佛教則擁有了一批這樣的信眾,放眼望去,現在四處晃盪著的佛教徒中,連超越或是修正佛陀的人都沒有,一些沒成佛的,戰戰兢兢地拜倒在權威腳下,以當佛陀的鐵桿粉絲而自傲,成天忙著練解脫求圓滿,另一些只為了表明自己是很好的人,或是相信及認為佛陀說得對——佛陀苦修過,他們當奇聞逸事聽聽,才不會去學學,佛陀反對苦修,所以他們也不必那麼辛苦,吃吃素,放放生,打打坐,喝喝茶,念念佛經,聽聽講座,捐點錢,求佛祖保佑一下他們諸事順利,閒著沒事兒再反對一下像我一樣的懷疑佛法正確性的笨蛋們,更多的人甚至只是跑到廟裡燒一炷香或是找大師灌一灌頂就完事兒大吉。他們不是緣起無我了,他們也沒有相續相依,世世流轉,而是終於在佛法面前失去了自我,但他們一轉身,就在別人面前找到了自我,且變得空前的強大。我以為,這是一種把佛教推向封閉與荒謬的輕浮之舉,他們也利用佛法超越自己,天天都超,可惜你根本看不到他們到底超到哪裡去了,反正他們是在內心裡超超,完全不必理會外部有什麼顯示,他們用不著再向外求什麼了,反正萬事萬物都只不過是在空性中緣起罷了。人佛陀都說了,大家都有佛性,一個都不落,這些人簡直就是把佛性像塊巧克力一樣裝在上衣口袋裡,他們內心天天完美著,神態自若,對別人正在做什麼完全沒興趣,他們已經得到了最好的,對別的就無睱顧及了,其實他們還真有事可做,可以指指點點,品頭論足,這個沒真明白,那一個也沒真明白,這個不懂佛,那一個還沒學會,咱們反正是,啊,不用說了,早晚兜率後院兒見!呵呵。
我在這裡說,我非常佩服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