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家遷徙到淮安,繼續著述《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
隱居作《水滸傳》,寫完後沒過幾年病逝。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明嘉靖十九年(154o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oo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寫完《水滸傳》後沒過幾年就病逝了。水滸傳至今還代代流傳!
《水滸》的作者施耐庵,不僅是小說家,而且是武藝高強、見義勇為的好漢呢!
拳打惡霸。明朝初年的一天,施耐庵在一座茶山上游玩,正遇見一個惡霸在強奪農夫的茶園。他十分氣憤地趕上前去阻止。惡霸見來人理直氣壯,只好偷偷地溜了。可是事後,惡霸打聽到來人的住處後,便花錢僱了一幫打手,圍住施耐庵的居所。施耐庵見此情景,只是微微冷笑,便坦然自若地邁出了門。打手們見他赤手空拳,便一哄而上。其中一個黑臉大漢,手舉根鐵棒挾著風聲朝施耐庵的頭頂劈來。施耐庵側身擺頭,一個“順風扯旗”,讓過了棒鋒,雙手就抓住了鐵棒,同時飛起右腳,正好踢在大漢的小腹上,那傢伙便滾出一丈多遠。施耐庵舞起奪來的鐵棒,一陣旋風般的橫掃,嚇得那幫傢伙四處逃竄。
棒打無賴。有一年的元宵節,施耐庵上街觀花燈。忽然看見一個惡少在街尾侮辱一名婦女。他怒火頓起,用右手將那傢伙提起,然後像摔死狗似的將他摔在地上。惡少嚇得連連磕頭求饒,施耐庵這才饒了他。誰知第二天,那傢伙糾集了七八個無賴前來報復。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來一根粗繩,讓無賴們用繩子拴住他的雙腿,然後叫他們用力拉。可是,儘管他們一個個累得臉紅脖子粗,施耐庵的雙腳像生了根,紋絲不動。接著,他取出鐵棒,一記“烏龍擺尾”,便將身旁的一棵大楊樹“咔嚓”一聲打斷。無賴們見他有如此功力,才知道是遇上了高手,個個叩頭認輸了。後來,施耐庵在寫《水滸》時,還將這段親身經歷融進魯智深在大相國寺降伏眾潑皮的情節中去了呢!
【本段文字轉於百度,略有修改,大家權且一讀,以敬施公!!】
………【第001章 楔子序語】………
【新書上傳,求點評,求收藏,求推薦,謝謝!】
大宋真宗景德元年,也即宋太宗趙光義之子趙恆登基臨位第六年,全國大旱,各地蝗災不斷,有些地界甚至出現赤地千里、餓殍遍野的慘象。
自古有言道:天災**並舉。
恰是如此,這般災荒的年景,偏偏又逢貪官汙吏橫徵暴斂,肆意攤派,強加徭役,致使原本就處於水深火熱之境的大宋百姓更加苦不堪言。為求生計活路,許多百姓不得已遠乞他鄉,饑民暴亂之事也時有生。更兼那盜賊悍匪肆意殺虐,為禍各府衙州縣,朝廷大軍疲於奔波鎮暴,國之根基日漸動搖,國力也日趨頹衰了。
如此,遼人便有了可乘之機。
大遼,北方虎狼之國,覬覦中原萬里錦繡山河已數十載之久。連年來,為求中原的黃金白銀、糧米茶葉、絲綢瓷器,以及南朝美女,遼國皇帝從未停止過對大宋用兵,致使宋遼邊境戰火連連,大小戰役不下千百次。只因大宋軍民奮力抵抗,誓死相拼,才使得遼人的鐵蹄不曾南下……
時值遼聖宗耶律隆緒在位,更兼其母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