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即是趙光義為他自己繼承帝位大統的合法性所找的藉口。
………【2。扯旗吶喊】………
各位路過的大大們:《水滸天行》上傳已經兩個禮拜,也沒來得及寫幾句心得感慨,也許是無從感慨了吧!只是一路走來,心中猶如翻倒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鹹,諸多滋味,盡皆嚐遍。新書成績雖不是很理想,但我也很知足了,感謝那些支援的朋友!順帶搖旗吶喊幾句,兄弟們,夥計們,加油吧!大家一起努力!謝謝!!
………【3。耐庵先生】………
韜光養晦,一代英才居勝境;
激濁揚清,千秋峻筆著奇書。
施耐庵(1296-1371),元末明初的家,本名“施彥端”,字肇端,號子安,別號耐庵,是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祖籍泰州海陵縣或蘇州吳縣閶門(今江蘇蘇州),一說祖籍錢塘(今浙江杭州)。
施公耐庵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一切技術無不精通。35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裡,閉門著述,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蒐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關於施耐庵的生平,因缺乏史料而眾說紛紜,甚至對有無此人都有爭議。其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現有《施氏家薄譜》存世。傳聞他自幼聰明好學,元延佑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訴,遂辭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等十八名壯士率壯丁起義反元。張士誠敬其文韜武略,再三邀請他為軍幕,施耐庵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遠計劃欣然前往,為張士誠敬獻了許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後因張士誠居功自傲,獨斷專行,親信佞臣,疏遠忠良,施耐庵幾次諫勸,張士誠都不予採納,於是憤然離開平江,並作《秋江送別》套曲贈予同在張幕的魯淵、劉亮等人。此後,施耐庵便浪跡江湖,替人醫病解難。
後來,施耐庵入江陰祝塘財主徐騏家中坐館,除了教書以外,還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和《三遂平妖傳》的創作,蒐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為撰寫《江湖豪客傳》準備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滅張士誠後,到處偵查張士誠的部屬。為避免麻煩,施耐庵徵求興化好友顧逖的意見,在白駒修了房屋,從此隱居,專心於《江湖豪客傳》的創作。《江湖豪客傳》成書後,定為《水滸傳》。
施之常後裔,自幼才氣過人,為人仗義。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為官三年後棄官回鄉,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施耐庵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耐庵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耐庵與魯淵、劉亮等。
施耐庵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史書鮮有記載。即使有的材料,雖有明確記載,但材料本身的真偽與可信程度,至今還沒有得到公認。我們認為他大概是杭州人,至少曾長期生活在杭州一帶,有人推測他可能是一個專門為說書藝人編寫話本的書會才人,或者本身就是一個粗通文墨、技藝精湛的說書藝人。其生活的年代在元末明初,祖籍姑官歸隱,閉門著述。有人說他曾與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謀將卞向交情不錯,卞向張推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也有人認為是同弟子羅貫中合著或者有羅貫中續寫。
施耐庵為避禍,舉家遷徙到淮安。從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施耐庵這個人還是有的,但關於他的生平事蹟史書鮮有記載。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下詔書請他出來薦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請後仍不應徵,據說張士誠還曾經親自登門拜訪過他,見他正在書房撰寫《江湖豪客傳》一書,即《水滸傳》也。後來張士誠兵敗,施耐庵為避禍,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