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3 頁)
者的除了知識以外,更希望讓患者獲得精神自由,獲得一片藍天。這終將改變你的態度,提高你的生活質量。雖然目前還不能從身體上根治糖尿病,但思想的根治卻不乏其例。加里·霍爾是一個25歲的美國青年,當他站在奧運會男子五十米自由泳冠軍的領獎臺上,成為世界上游得最快的人時,你能相信這是一位患有嚴重1型糖尿病的患者嗎?還有連續奪得五屆奧運會賽艇金牌的英國人雷德格雷夫也是一位患糖尿病多年的人。這也許不算奇蹟,但給我們以啟發,糖尿病並不能成為我們人生的障礙。
只有卸下終身疾病的包袱,你才可能戰勝疾病,勝任工作,成為一名成功的糖尿病患者,這時,你的血糖改善將變得更加輕鬆。
一項新的研究或許會讓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感到欣慰。研究人員對1982~1995年之間的1110位糖尿病患者及對照者進行了研究,在控制了可能的混雜因素後發現:糖尿病使前列腺癌的發生危險率降低了36%。
■ 調動人體潛在的自愈機制 ■
“治療學的第一原則是自然痊癒力的利用。”
——高橋皓正《現代醫學概論》
與整個人類存在的歷史相比,有醫生的時間可以忽略不記,然而人類較好地繁衍下來了,這一切要歸功於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賦予了人體奇妙無比的自愈力。它是機體自我修護、抗禦疾病的機制,也是所有疾病康復的基礎。這種能力是我們的想象力難以企及的。無論今天的生化醫學多麼發達,人類與生俱來的自愈力在疾病的康復過程中永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要深入理解的和要做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調動和發揮人體的自愈能力。這方面的研究雖然時間不長,但已經有一些可以遵循的原則和方法。
(1)人是按自然界法則設計出來的,他源於自然,肯定要依賴於自然、歸結於自然。所以,人要順其自然。這是人類自愈力最根本的哲學原則。
(2)組織細胞營養的平衡。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Linus Pauling的研究顯示:當正常細胞經常缺乏一定的營養素時,機體的抗病能力就要下降。所以,人體的七大營養物質(即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和水)一個都不能少。
(3)補充氧氣。現代人因環境汙染、戶外活動少等原因,容易造成組織細胞缺氧,從而降低人體的抗病能力。因此,有條件的可以透過高壓氧艙、活氧療法等被動地補充氧氣,沒有條件的可以透過增加運動來主動補氧。
(4)保持腸道、尿道、氣道、面板汗腺等與自然交換的管路通暢,使代謝排毒正常。
(5)儘量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勇於戰勝疾病的熱情及與生活環境的良好溝通。
(6)充足的睡眠,必要而恰當的暗示。
(7)不要濫用抗生素等藥物。比如發熱、咳嗽原本是進化而來的防禦機制,不要一見感冒發熱、咳嗽,不分青紅皂白狂轟濫炸地用藥
,損傷人體的“正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