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楊堅雖然萬分的不同意,但是這次也只好通融,說:“此事體大,朕何德以堪之。但當東狩,因拜岱山耳”。即楊堅答應往東方巡視,隨便路過泰山祭祀一下。於是十二月,楊堅帶領文武百官以及晉王楊廣東巡祭拜泰山。
楊廣在諸多兄弟之間所表現出來的人品、威望都是獨一的,這是他接替大哥楊勇成為太子的條件。
對於楊廣作為皇太子前的優秀品行作為,史書給予這樣一個詞來總結—矯飾。他們認為楊廣的所有表現出來的良好的品格作風都是做作的,為的就是拿到皇位的繼承權甚至皇位。這些帶有強烈的感**彩描寫甚至評價對楊廣都是不公平的、苛刻的。
從後來楊廣在位的政策來說,楊廣也是楊堅最好的繼承人。其一楊堅想遷都洛陽,但是迫於關隴貴族的反對而一直不敢輕易遷都,而楊廣一即位便遷都洛陽,使得大隋的政治中心不在關隴貴族控制的長安。其二,楊堅一朝一直在想辦法限制門閥世族的勢力,楊廣在位期間也是一直在打壓關隴貴族與山東門閥世族,同時完善深化科舉制度來從門閥世族手裡分權。其三,對於邊患,楊廣也是像楊堅甚至比楊堅更堅決。。。。。。。總而言之,無任在哪一方面楊廣對於當時的楊堅來說都是他最好的繼承人,如果要說當時的楊廣有什麼不足的話那就是從小到大的楊廣從來沒有接受過挫折與失敗,這對於一個將來的皇帝來說不是幸運而是一場嚴重的悲哀。
改立太子,隋朝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楊堅為此在第二年改元“仁壽”;“仁壽”年號的內涵則反映了年邁的楊堅以“仁”立家、立國、立政才可以長久的重儒思想。也正是在仁壽元年(601)正月初一這天,楊堅下詔任命尚書右僕射楊素擔任尚書左僕射,正式擔任大隋的第一宰相,納言蘇威任右僕射。不久改封楊廣的長子河南王楊昭為晉王,並任內史令,以楊廣次子豫章王楊暕調任揚州總管,接替楊廣坐鎮江都。後又以觀德王楊雄之弟楊達為納言,組成新的宰相班子。朝堂上的大規模的換人,從換上去的人來看都是支援楊廣或者不反對楊廣的,這些都是楊堅在為楊廣鞏固太子之位的一系列動作。
住進東宮的楊廣也組建了自己的東宮班底,楊廣的東宮班底主要是以自己以前晉王府署僚親信為主,如任原督晉王府軍事的於仲文為太子右衛率、原晉王府張衡為太子左庶子、段達為太子左衛副率,而原晉王府的文學士人則變成了“東宮學士”。楊廣還將楊勇的東宮學士姚察等人悉數召到自己門下,“訪以文籍”。
一做了太子的楊廣就做了一件讓父皇楊堅高興的事,那就是上書楊堅太子的他免穿尊貴華麗的禮服,同時官員不必對他稱臣。這正合楊堅怕太子坐大的胃口,於是楊堅在楊廣當太子的沒幾天後就下詔正式的規定朝臣不必對太子稱臣,這是楊廣在大哥楊勇被廢的教訓中學到該怎麼做太子的。
楊廣做了太子之後,除了剛開始的時候奉旨“巡撫東南”之外呆在東宮幾乎沒有什麼要做,有時楊堅去仁壽宮居住時在京監國的楊廣也不敢太過插手朝政。楊廣閒暇之餘並沒有像楊勇一樣縱情女色和享樂方面,而是舉辦佛事、編纂書籍,做太子期間他令自己的東宮學士編纂了《法華玄宗》一書20卷,並且經常與當時有名的文人牛弘等人詩書往來,相互交流文學知識。
從後來的歷史表現來看,做太子的楊廣一直再等,等待屬於自己的帝王時代;同時在他漫長的等待中,他在自己的東宮裡一步一步的規劃著未來他統治下的大隋帝國。
第三十五章 “仁壽宮變”
仁壽二年(602)8月,獨孤皇后病逝於永安宮。作為楊堅愛侶、親人、唯一知己和精神支柱的孤獨皇后的去世標誌著楊堅大展雄圖時代的結束,楊堅失去愛侶和精神支柱,悲痛不已。據史記載對於孤獨皇后的病逝楊堅始終“不能忘懷”,企盼“魂其有知,地下相會”。楊堅甚至下詔讓當朝的第一宰相楊素放下政務為皇后尋覓陵寢之地,隨後他親臨出殯,把妻子送到了安息之地。楊堅為孤獨皇后做佛事時情不自禁的淚流滿面,把為愛妻祈禱陰福的禪定寺修成天下規模最大的寺院,“宛如天苑舉國莫有”,甚至不忍去仁壽宮觸景傷情。
孤獨伽羅的去世對楊堅的打擊是沉重的;失去皇后的悲苦導致楊堅的生活陷入了突然空白的狀態,這期間他有了兩個寵妃陳氏和蔡氏,甚至因為縱慾而損害了自己的身體。於是楊堅也沒有擺脫“人間不許見白頭”的自然規律的殘酷陰影,他試圖在美麗女人們青春的氣息中找到人生存在的一點現實歡樂,然而她們終究不是孤獨皇后,也填補不了孤獨皇后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