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2/4 頁)
高丘尉指點!”
高適略一靜氣,對著董庭蘭沉聲吟道:“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樣一改,詩中意味頓時深長,蕭雲由衷佩服,正待撫掌稱好,卻見董庭蘭終於忍不住離別之苦,兩滴老淚奪眶而出,與高適四掌緊握,顫聲道:“達夫,這一別,怕就成了天人之隔,我此生再不能有今日這般的心境,也絕難再奏出今日這樣的‘胡笳十八拍’,就讓此曲在我手中自此絕音了罷,當為我二人一生相交之絕唱!”
高適聞言也自垂淚,道:“也罷,你我此情不亞子期與伯樂,不過有朝一日若還有緣重逢,老夫還想聽君撫琴一曲,答應麼?”
董庭蘭側目不語,片刻後道:“若真有那一日,我自當為君傾心彈奏一曲……,就此……就此別過罷,你快些回去追上哥舒將軍的馬隊,我……我也隨蕭校尉去了。”
高適仰天一嘆,轉頭盯著蕭雲,也不說話。蕭雲知他心意,拱手道:“高丘尉儘管放心,蕭某定會將董師完好無損的送歸長安。”
高適點頭道:“咱們也算忘年相交,大丈夫不需太過矯情,吟舊作一首贈與蕭兄弟罷,老夫雖與你相交不深,卻看得出來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或許在這軍隊中會耽誤了你。”
蕭雲不明所以,說道:“多謝高丘尉!”
高適伸手捋須,搖頭吟道:“積雪與天迥,屯軍連塞愁。誰知此行邁,不為覓封侯。”接著又將最後兩句“誰知此行邁,不為覓封侯”反覆吟唱兩遍。
蕭雲在心中默默跟著吟念,似乎微有所悟,就聽高適長笑道:“董大,蕭兄弟,就此別過了,保重!”說完再不停留,轉身出門騎上戰馬,頭也不回的疾馳而去。
董庭蘭憑門遙望,久久不願說話。蕭雲見天色不早,拉了董庭蘭回去客棧。才垮出酒樓大門,卻見成蘭陵一襲白衣手執燈籠翩然尋了過來。
蕭雲快步上前,低聲將遇上高適與董庭蘭的事情簡略說了。然後轉頭對神情恍然的董庭蘭道:“董師請稍等片刻,蕭某去要間上房。”
董庭蘭點了點頭,隨著二人來到客棧。蕭雲與成蘭陵攜手前去叫醒掌櫃,辦好了房間,回頭卻不見董庭蘭身影,連忙走出客棧,頓被眼前所見驚得一呆,只見門口大樹上晃晃悠悠的懸掛了一個人,正是七絃聖手董庭蘭。
①注:高適與董庭蘭是為好友,此為其所作兩首《別董大》其一,成詩的具體世間無法考證,不過應當是在西域送別董庭蘭之作,小說中將其用在此處,未違詩中意境!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六章欲因晨風發(四)
蕭雲騰身搶上,拔劍奮力躍起,將套在他脖子上的腰帶割斷。二人同時掉落在地,成蘭陵緊跟上前,探手搭上董庭蘭脈門,只覺微有動盪,知其還未斷氣,連忙拔下頭上髮簪,刺入他的人中穴。
蕭雲心中既驚又愧,生怕有負高適所託,緊盯著面無表情的成蘭陵。片刻後見她神色一鬆,躺在地上的董庭蘭“嚯”的低叫一聲醒了過來,拼命大口吸氣,面色漸漸緩和,雙眼微睜,復又緊閉,嘶聲道:“你們救我一回,還能救我百回麼?不如讓我死了好!”
蕭雲連聲問道:“董師有何事看不開,竟然不惜性命?”
董庭蘭閉目不語,成蘭陵秀眉微皺,說道:“若你真有心尋死,誰也救不了你。不過何須上吊那般麻煩,拿刀割脖子死得快些吧?”
蕭雲聞言一驚,卻見她使個眼色,又對直挺挺躺在地上的董庭蘭道:“不過越快的死法,痛苦也越大,好些從鬼門關上撿回性命計程車兵提起自己將死的經過也都毛骨悚然,他們不是怕死,而是怕那臨死前的痛苦,據他們說來,能夠最終回魂活了過來,便是因那臨死的痛苦過甚,逼得他們醒轉回來哩!”
董庭蘭依舊閉目不語,成蘭陵頓了一下,又道:“吊死和淹死相比來,雖然痛苦最小,但費時甚久,往往不易成事。你若真想死,拿刀割脖子、刺心窩都是好法子,卻不知你受不受得了那錐心的痛楚,別要尋死不成,徒增傷痛!”
董庭蘭沉默片刻,撐著坐起身來,垂目道:“罷罷罷!既然今日死不了,權且再活幾日罷了!”
蕭雲心下著急,將成蘭陵拉到一旁,低聲道:“這人成心尋死,我怕有負別人所託啊!”
成蘭陵剛才聽他講過遇上高適與董庭蘭的情形,加上此時所見,已猜了個七、八分,道:“只因寂寞便要尋死麼?那這世上還有幾人能活得下去?”
蕭雲一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