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頁)
學時她眼睛就近視了,帶了一副淡黃顏色鏡架的眼鏡。那時她人很瘦,又很高,衣著隨便,但整個人透出一種書卷氣,沉靜肅穆,給人感覺不是一個普通女孩。
她所讀的聖馬利亞女校,在上海白利南路今長寧路187號。,創立於1887年,到那時已建校44年了。它和聖約翰大學附中一道,為當時滬上最著名的兩大美國基督教教會學校。
這個女校的畢業生,一般會成為買辦或外交官的太太,獨立一些的,將來可能會成為交際明星,或者出洋去深造。
師生們很為這所學校而自豪,她們親切地簡稱自己的學校為“聖校”。
這裡的學生,每年都有因不堪課程壓力和管制嚴格而退學的,但張愛玲似乎遊刃有餘,各科成績都是甲或A。而且,在這裡,她還發展了自己的多方面愛好。
學校的課程,分為中英文兩大部分。
英文部,設定了英語、數學、物理、西洋史、地理和聖經等課程,全部採用英文授課,教師也全都是從英、美來的,其中以“老小姐”居多。
中文部則設定了國文、國史和中國地理三科,擔任教師的,初中部多為師範畢業的中國女性,高中部則多是前清科舉出身的遺老。
張愛玲入校後很長時間內,學校不大重視“國文”。教她們班級國文的,是一位30歲的老小姐,不苟言笑。
這位女老師的思維也很刻板,課講得乏味。一次作文課,她鄭重其事地講,文章開頭一定要好,如何如何;又講結尾也一定要好,如何如何。大家洗耳恭聽,只聽她又一字一板地說:“中間一定也要好……”
不等她說出下文,全班已經鬨堂大笑!
如此畸輕畸重,學生們的英文當然都很好,國文水平則不敢恭維。有人連病假條都寫不通順,居然可以寫成:“某某因病故請假一天。”
1936年秋,在張愛玲中學生涯的最後一年,情況有了變化。學校新聘了一位國文教師汪宏聲,來當中文部的教務主任,併兼任張愛玲這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