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2/4 頁)
這份心意都要否定嗎?以前不說,是我怕會改變歷史。可剛剛皇阿瑪已經將最後的決定說了出來,媳婦才想為胤禛求一紙皇阿瑪關於傳位的親筆!”
“為什麼?朕已經立了詔書,有何不妥?還有,你說的那些事,實在太過荒唐,叫朕如何相信?”
我沒有直接回答康熙的話,只看著近前越來越模糊的地毯:“我最初見到胤禛,對他的感情是敬佩,同情,心痛……然後不自覺地被他吸引,終至不可自拔的愛上他。皇阿瑪一定會奇怪,媳婦為什麼對不曾見過的胤禛,一個十多歲的少年會有那樣複雜的感情吧?”
“你……說下去!朕也想知道!” 康熙的話有些遲疑。
“我最初那些感情是對著雍正皇帝去的,而不是才少年的胤禛。皇阿瑪,你知道嗎?胤禛他……在位僅僅十三年不到!他……恐怕是這茫茫歷史中,少數累死的皇帝!是為了這個大清……活活累死的,冤死的啊!” 想著胤禛後來那份心酸,那份無人能懂的無奈委屈,我的淚怎麼都止不住。
“為了這大清操勞,朕可以理解,可說冤死的,又為何?” 康熙似乎也被挑起了好奇心。
“皇阿瑪的傳位詔書,並非皇阿瑪的親筆吧!” 見到康熙點了點頭,眼中多了幾分相信,我拭去眼角的淚,“後來那些不甘心胤禛繼承皇位的人,用此攻擊他,說他是篡改詔書,才得以繼位。而且四處散佈謠言,中傷胤禛。加上胤禛和皇阿瑪不同,向來嚴厲執法,一直到後來,謠言越傳越不堪,這一黑鍋,一直背了二百多年。直到後來,有研究歷史的學者,翻出了皇阿瑪的詔書,對比儲存的一些奏摺,以及胤禛繼位後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才開始慢慢為他平反。”
康熙沉吟良久:“我們大清入關,用了不少鐵血手段。所以一直以來,朕稟持寬仁待人,以德治天下,好讓漢人不要排斥,讓他們知道,能給他們安穩生活的才是好皇帝。但這些年,朕何嘗不知道那腐朽的貪官汙吏橫行,只是其中盤根錯節,朕想動卻也不能……也只有老四,敢鐵面無情,懲治那些人,而且他有那個韌性,遇到困難也能堅持下去。這也是朕傳位給他的一個原因,要不然,朕真怕去了後,這天下會象前朝一般。莫不是他……又太過……只是這詔書乃是用滿,漢,蒙三文所書,如何能改?真是荒謬!”
番外 下篇 沫沫相濡鎖重浪 第百四二章
下篇 沫沫相濡鎖重浪 第百四二章
第二更!還是求月票!
==========
“老百姓又哪會知曉這許多?三人能成虎,眾口能爍金,有人故意散佈謠言,打著宮廷秘辛的幌子,還能怎麼辦?不過,對後世來說,雍正一朝,幾乎做到無官不清!也是胤禛這般鞠躬盡瘁,為大清的下一任帝王,打下了開創又一個六十年盛世的基礎。” 我說的斬釘截鐵。
“沒有傳錯人就好啊!朕也可以欣慰了。只是老四,真的在位只有十三年?” 康熙撇頭看著我,“朕這兩日已經感到大限將至。難道他也只能……?”
我重重地磕頭,跪拜在地:“皇阿瑪這兩年對十四弟頗為看重,讓好些人以為,是想傳位給十四。皇阿瑪,你可知道,後來,那些人都指責是胤禛搶了他親弟弟的皇位……皇阿瑪,媳婦斗膽,請留一副親筆吧!我既然穿過三百年的時光,來和胤禛相愛相守,一直以來,也都是他在護我,愛我。我……怎麼忍心,讓他被天下,甚至被他生母那樣誤會?皇阿瑪!你知道以他那般重情重孝,大愛大恨的人,心裡會有多痛?” 我再以控制不住,伏在地上,極力壓制地抽泣著。
“怎……怎麼可能?若朕想傳位給十四,又何須將他調往西邊駐守。十四有大將之才,又是老四的同母弟弟……難不成,朕……竟然錯了?而且朕這次讓老四,代朕祭天。加上朕早些年立的詔書,哪會有這許多疑問。”
“皇阿瑪!” 我只哭著喚了一聲皇阿瑪,便未再言語。
良久,康熙彷彿自言自語一般:“反正多寫幾個字,可以讓那些人都安生些吧!現在,朕倒也不知曉,傳位給老四是害他還是愛他……”隨後。康熙將門外地李德全叫進來,讓他備筆墨。
李德全看著跪在地上的我。沒有多言,只是依康熙的吩咐,很快備了筆墨和硬黃紙。康熙勉強支起身,刷刷幾筆寫完,蓋上玉璽:“這算不上正式的詔書,但總是朕的親筆。這一份你且拿著。朕也可明白的告訴你,詔書共有四份。在不同的人手裡。若你所說是真地,只怕,那些人也不全可信啊!你……退去吧!朕累了!還有,那些話,以後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