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2/4 頁)
麗西京(今朝鮮平壤)派出水師,直取登州(今山東)。高麗君主王楷,拜金國為宗主國,乞為附庸,將寶壓在了女真人的身上。趙桓當初不聽王鈺忠言,意氣用事,下詔斥責高麗兩面三刀。此事,在高麗朝野引起極大震動。王楷一怒之下,斷絕與大宋的關係,倒向了金國。桓聞訊後大驚,從嚴恪懷裡竄起來,對宮外近侍叫:“高麗小國,忘恩負義,朕決不輕饒!王師東進是高麗滅國之時!”
深夜,月明星稀,天氣炎熱。勞碌了一天的汴京百姓,早已進入夢鄉。從禁宮東華門飛奔出三匹駿馬,直投西南而去。馬上坐著新近被趙提拔的宦官王歡。此人原是李吉手下一名司茶小太監,個性圓滑,善於逢迎,很得趙歡心。就連朝中大臣對他,也是另眼相看。而讓人鬱悶的是,此人堅稱是王鈺同鄉,而且是同宗同族,按輩分當稱王鈺為叔。
三匹馬奔到寶國公府前,王歡帶了隨從,上前扣門。不多時,寶國府僕人開啟大門,王歡時常在寶國公府走動,府裡的僕人們對他並不陌生,也不用通傳,直接引到花廳待茶。
王歡在花廳上,來回踱步,顯得十分焦急,不時朝裡間望去,卻遲遲不見王鈺出來。不多時,忽聞腳步聲,王歡猛一轉身,卻瞧見紅秀攙扶著童素顏從裡間轉出。王歡快步上前,躬身一揖,叫道:“侄兒問嬸孃安好。”他比童素顏要大上好幾歲,只因她是王鈺正妻,是以王歡稱之為嬸孃。
童素顏似乎早已習慣他這種稱呼,坐於主位之上,揮手道:“不必拘禮,坐吧。”
王歡剛一落座,便急切的問道:“不知叔父何在?”
“蜀中洪災,長江決堤。你叔父召集中書省官員連夜議事,至今未回。怎麼,出什麼事了嗎?”童素顏輕聲問道。
王歡聞言,更覺焦急:“嬸孃有所不知,從金國傳來訊息,金主完顏舉兵十五萬,欲南下攻宋。高麗小國,竟也水陸並進。助紂為虐。聖上驚悉此事,龍顏大怒,急召叔父進宮議事。現今叔父不在府中,如何是好?”
童素顏一時遲疑,也沒有主意,就在此時。裡間又轉出一人。王歡一看,忙起身相迎。卻不是別人,正是耶律南仙。小王相爺府上,養著一位遼國女子,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耶律南仙是耶律大石地女兒,而耶律大石自當年從上雄擁兵自立後,拔師西進,受到回鶻王的效忠,重建遼國稱王,召集遼國舊臣。意圖復興大遼。
而耶律南仙曾任南府騎兵總教頭,對南府軍建樹頗多。受到尊敬。連趙趙桓兩父子,也曾聽說王鈺收得一位遼國奇女子。南府軍英勇善戰,此女居功至偉。趙桓還曾私下詢問過王鈺,問其為何不納耶律南仙為妾,王鈺回答新近才娶童素顏為妻,待時機成熟,再作計較。
“王公公,相爺不在府中,你自去中書省尋他便是。”耶律南仙說道。王歡一聽。便要辭別而去,卻被耶律南仙使了一個眼色給紅秀。紅秀會意,提醒童素顏叫住了他。
“嬸孃有何吩咐?”王歡問道。
“你叔父常說,在京城無親無故,只有一個堂姐。如今認了你,便是我們王家自己人。要你時常到府上走動,不要慢了親情。紅秀,去取些茶資來。”童素顏吩咐道。紅秀領命,不多時,取出一疊交鈔來,交於王歡。
“侄兒謝嬸孃惠賜,近來宮中新到海外異香,下次侄兒來時,定給嬸孃及南仙小姐捎些來。”王歡收了交鈔,匆匆辭別而去。
禁宮,觀文殿。
王鈺被王歡在中書省找到,備說大金高麗兩國同時舉兵一事,王鈺將蜀中洪災一事交由尚同良全權處理,隨王歡急赴宮中。
“叔父,聖上對高麗舉兵一事,深為痛恨,但對大金似乎還有些遲疑,您要留意才是。”一邊跟著王鈺飛奔,王歡一邊提醒道。王鈺聽罷,點了點頭,飛奔上臺階,略整衣冠,踏入觀文殿。
殿中,蔡京,童貫兩人已經先到一步。王鈺上前,正欲行大禮,卻聽趙桓已經叫道:“王鈺不必拘禮,賜座。”
落座之後,趙桓將大金高麗兩國同時舉兵一事大略的說了一下,詢問對策。大金起兵十五萬,兵臨上雄一線,至今未見舉動。高麗王派出三萬步卒,跨過鴨綠江,借道大金國境,正趕赴上雄前線。而高麗水師,據稱已在海上,正奔大宋北方最重要的港口登州而去。
聽完趙桓的話,樞密使童貫奏道:“聖上,依臣愚見。金國舉兵十五萬,可謂聲勢浩大,但為何駐留上雄一線,不見南下,其中必有原因。至於高麗水師,臣認為可差樞密院下令,由登州水師出海迎敵,殲其於海上。”
趙桓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