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2/4 頁)
銀子,那你就完了,你一輩子都只能作個七品官。
這個政策,有效的杜絕了因為家貧而無法進京趕考的情況。還有一個去年在大宋官場傳為笑談地故事。王鈺的一個門生,考中進士後,放到廣西任知縣。他治下有一個考生,成績優異,取得了進京趕考的資格,也領到了朝廷發放的旅費。可這個考生家裡太窮,他拿到路費之後,決定不進京,而將這個錢拿來給老母治病,再給家裡買頭牛。
他這小算盤打得響,可就苦了知縣老爺。萬一朝廷查下來,發現廣西少了一個考生,被恩師知道地話,極有可能認為是自己貪汙了考生的路費。知縣嚇得不輕,親自下鄉,到那位考生家裡去勸說,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自掏腰包,又給了一次。可知縣是個清官,也窮,給了路費之後,自己地家用成了問題,妻子天天責怪。這們七品父母官逼得沒有辦法,在縣衙門口擺了一個攤,替人寫信,來賺取家用。
王鈺知道這件事情後,寫信去大罵了他的門生一頓,訓斥他不成體統。倒是隨信送去了一百兩銀子,才解決這位知縣的燃眉之急。這件事情,也從側面反應出了朝廷對科舉的重視。
所以,尚同良一領到諭旨,不敢怠慢,以副相,國公之尊,親自到客棧接見。為免引人注意,他沒有乖王鈺特批的八抬大轎,而是僱了一頂小轎到客棧。
“相爺,到了。”落轎之後,隨同前來的管家叫道。
“嗯,你去店裡問問,確認一下虞允文是否在店裡。”尚同良並未下轎。管家領命而去,不多時又折了回來,在外面說道:“相爺,小人進店之時,恰逢虞相公出門,您瞧,就是那頂轎子。”
轎子?虞允文地父親為官清廉,他家裡應該不好過,即使是有朝廷撥給的路費,也不至於如此擺譜,出門還坐轎子?一念至此,尚同良掀開轎簾,向外望去。那客棧門前,停放著一頂華麗地軟轎,不像是街頭上等人僱傭的私轎。難道是京城哪位達官貴人邀請他?
“你跟著轎子,看他到什麼地方去,速速報來。”尚同良一陣沉思後,對管家說道。可沒到一柱香的功夫,管家回來了,他的答案讓尚同良吃了一驚。那頂轎子,一離開客棧之後,在京城裡七繞八繞,最後到了一個地方,福王府。
第三桶 第一百八十一碗 古今罕見更新時間:2007…12…28 18:21:57 本章字數:3604
他邀請虞允文去府上幹什麼?朝廷明令,趙氏宗族,政王趙廣外,不得干預政事,眼下大考在即,而這虞允文又是今科熱門,福王在這個時候請他過府,不怕引人議論麼?
不過轉念一想,福王才名滿天下,學富五車,有感遇詩流傳於世。虞允文也是個風流才子,兩人聚到一起,以文會友,倒也說得過去。只是,既然邀請名士到王府一敘,本可光明正大,為何還來這“七繞八繞”?王上雖然嚴禁宗族干預朝政,但對於他們的私生活從來都是不加過問的,趙創立了一個登雲詩社,廣召天下名士,以文會友,王上還提供了方便。可以說,對趙家還是很寬厚的。
“相爺,既然虞相公出訪,不如打道回府吧。”管家提議道。
“本官奉王上鈞旨,豈能半途而廢?罷了,到店裡等他回來吧。”尚同良言畢,在管家的攙扶之下步入的客棧。尚相老矣,以八十高齡居相位,古往今來,屈指可數。而歷經神宗,哲宗,徽宗,欽宗,今上的五朝元老,更是惟此一人。
“二位,用飯還是住店?”店裡的夥計迎上前來,滿臉堆笑的問道。
“你這裡可有一位四川籍的舉子,姓虞名允文?”尚同良問道。
很顯然,虞允文名氣極大,夥計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有,不過近來尋訪虞相公的客人太多,您要是想見也不一定見得上。光是今天上午,連您一共來了五撥人,都是找虞相公的。您看是不是……”
沒等他把話講完,尚同良揮手道:“他的客房是哪間,你領老夫去。”
店夥計面露難色:“這,這不太妥吧……”
尚同良不再言語。旁邊的管家掀開衣襟,露出了腰間的御牌,但凡在宮裡行走的官員都有一道腰牌,內衛禁軍認牌不認人。店夥計一看,宮裡來地?再也不敢多嘴,跟掌櫃打了一聲招呼,便領著兩人上樓而去。
虞允文的房間很普通,除了必要的陳設沒有一件多餘的傢俱。這也表明他手頭並不闊綽。他的父親是尚同良的門生,尚相深知其為官清正,樂善好施。如今雖然已是封疆大吏,可對兒子仍舊這般嚴格。
“相爺,您座。”管家將一把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