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
第 三 章 邪劍孤星
嘉魚縣,大江邊的一座小小城池,西北俯大江,南面臨大湖,城周僅四里地,居民不足兩萬,說小還真小。
只有碼頭區有一條城外商業街,全靠大江往來的客貨船光顧這座城,帶來一些財源,本身僅生產魚米,小工業的基礎薄弱,毫無競爭力。
小城民風純樸,往來江上的旅客也甚少逗留,因此這座城的人,沒引起外界的注意,也沒產生驚世的風雲人物,可說是江湖朋友心目毫無價值的一座小城,沒有人願意在這裡浪費時間。
在縣的等級區分上,它是古往今來,再三廢而又復的城鎮,聊可列名三等縣而已。
西門近碼頭區的小街尾,有一座制琴的樂器店。
街東北,銜接北門碼頭大街。
在武昌府城,提起嘉魚的大呂琴社,還真有不小的名氣,當然知道的人以伶人或會玩琴的儒士為主。
該社所制的琴最為精緻,二胡與三絃也頗為有名,另有寄售管樂器蕭、笛,也有託售的漁鼓簡板。
該社的七名制琴師,名氣都不小,可惜產量有限,下江慕名而至訂製的人,經常一等就是一年半載也取不到琴,必須提前一年半載下訂金。
制琴師生活最自由,可以經常至各地選購或親自採伐琴材,可以領取路引穿州過縣,一年半載返鄉不受管制,很少常年呆在店中工作。
尤其是那位年輕的制琴師文斌文老三,根本不在店中的作坊工作,從店東手中接到訂單的規格,便準備出門至外地購材,說定了半年交貨,一定會準時交出。
他有獨到的手藝,在店中的作坊他不能工作,以免絕藝被人偷學;他有自己的家,家在對面的魚嶽山下。
那時,魚嶽山還不曾與陸地銜接,位於江中心,北面是揚子洲,山西削壁高聳,有許多巖穴。
往返須乘坐小船或竹排,所以真正到過他那間上瓦屋的人並不多。
這天午後,他正好在店堂和夥計聊天,也在等候店東主將訂單交給他。
上次他交琴是在十天前,休息了一旬,應該繼續工作了,人必須有一份正當職業辛勤工作。
店堂不大,後面是三進的作坊。
店面有兩間,左一間是試樂室。
他身材修長,猿背鳶肩,人才一表,劍眉虎日眸正神清,為人隨和。
店中的人都喜歡他,二十三、四歲正壯年,在店中幹活已有五年資歷,迄今仍不想成家,經常在外地奔波,深入叢山尋找古老的桐木,天知道哪一天會膏了虎狼之吻?不成家理直氣壯。
正倚在長櫃上,與兼調音師的夥計丁大山窮聊,店門人影入目,首先便嗅到品流極高的醉人幽香。
那是大戶人家愛美小姐們的專利品,來人也的確是高貴的大戶人家淑女,有一位侍女一位中年僕婦隨行,一看便知是外地的旅客。
說是高貴淑女並非誇張,至少所穿的碎花綢質連身長裙,外加小坎肩的淑女裝,除了儒士世家或官宦世家的千金之外,其他的人穿了就成了違禁品。
農戶世家的女流也夠資格穿,但哪一家農戶的婦女能穿?
穿這種衣裙,絕對不可能操待家務或下田。
女郎不但年輕,而且眉目如畫,三個髻不加珠翠裝飾,天然國色美得令人目眩。
美麗的少女很難看出真實的年齡,十囚五合苞待放,與雙十花樣年華,只要在穿著打扮上稍加點綴,看上去都差不多。
所謂高貴,必定有高貴的條件,不僅指衣飾,雖則高貴的穿著也是條件之一,只重衣冠不重人是世俗的通病。
最重要的是氣質,穿得再高貴無氣質陪襯,只能算是暴發戶,會被行家恥笑。
富貴三代,才知道衣食住行的禮儀氣質如何表現。
但俗語說:富貴不出三代。
這位女郎臉上所流露的英氣,正是高貴所必備的條件之一,讓男人們一見心動,卻不敢褻瀆,即使這個男人一見便聯想到床,也不敢表現在神色上。
“我們從下江來。”頗為秀氣的中年僕婦向掌櫃的說,態度倒還和藹:“要在貴店買一張琴,我們是慕名而至的,請把最好的琴讓我家小姐看看。”
店門外,又踱入兩名顧客,是兩位掛劍遊學的年輕儒生,青衫飄飄神采飛揚。
女郎任由僕婦打交道,鳳目掃過店堂所有的夥計,在文斌的臉上略一停頓,目光轉投入隔鄰的試樂室。
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