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2/4 頁)
,又被皇上委以重任平定党項,王安石當然發現這個駙馬爺的名字。
“學生失禮了不發現是駙馬爺大駕光臨,還望大人不要見怪才是。”
王安石很是客氣,陳元說道:“我們進屋裡談吧。”
按理說這個時候王安石應該前面帶路才是的,但是他忽然之間面露難色,彷彿有怎麼難言之隱一般。他的屋子裡面實在太亂,一個男人獨自生活的時候,總是不注意一些細節的,更何況是王安石這樣一個本來就不很講究的人。
陳元卻想歪了,暗暗想到打這話可能唐突了,看王安石這摸樣雖然不修儀表,卻也是相貌堂堂,來汴京這麼長時間難保沒有相好的女子,說不定就在這屋子裡面,打這樣說他又不好推辭,當真是為難了。
當即說道:“若是不便,你跟我去外面茶樓如何?”
王安石這才如釋重負一般:“大人請稍後片刻,學生回去收拾一下屋子,馬上就來。”
陳元點頭:“去吧,我在外面的馬車上等你。”
不過片刻,王安石從屋裡跑了出來,陳元注意到了,他換了一身衣服,把頭髮也梳理好了,還換了一雙新的鞋子。
韓琪開啟馬車的車簾,讓王安石進去。
陳元也沒找怎麼好的茶樓,就近尋了一家,在大堂中間坐下也就是了。夥計添了茶水,上了幾樣點心之後退去,陳元這才說道:“你在那報紙上寫的關於山東的看法,好像還沒有寫完一般,比如你說王倫之事,平流民即可平王倫,但是平了王倫之後,那些跟隨王倫造反的人,你隻字未提。”
王安石一抱拳:“大人,學生認為那是朝廷的事情,不用學生多嘴。況且皇上乃是仁慈之君,必然會以寬容的胸懷處置的。”
陳元笑了,點點頭:“不要這麼客氣,咱們就是隨便說說,我想聽一下你的意見,假如讓你來處理這件事情,你打算這麼辦?”
王安石絲毫沒有猶豫:“以役代罪學生以為,對於那些幫兇之人,當監禁之。對於從惡之人,著其惡之大小,以苦役罰之。”
陳元聽後很是讚賞:“是個好辦法,但是如果抓住了王倫,你打算這麼處置?”
王安石說道:“殺一儆百,斬立決。”
陳元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王安石現在只是一個學子,他的態度並不能代表朝廷的態度,可是最少說明大宋的讀書人不能接受王倫,不管是那些世家子弟,還是寒門學子。
他現在已經發現了王倫造反的全部過程,在陳元看來,王倫造反有錯誤,但是他反的很有道理
宋朝雖然富有,內部的矛盾也是十分的嚴重,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那些士大夫掌握著國家大半的財富,卻絲毫不為國家做任何貢獻他們的薪水很高,還佔有很多所謂的官田。
這就是趙光義厚養士大夫的政策,造成的結果是冗官、冗兵、冗費。
為了解決這些士大夫的問題,能夠厚養他們,宋朝把所有的負擔都加在那些商人和平民的頭上。商人好說,只要朝廷給他們一些方便,多交一些稅收是吧?所謂的事情。
但是農民就不行了,除正常的田賦二稅外,“和糴”、“和買”、“折變”等變相田賦層出不窮,賦斂苛暴到了驚人的地步。
商稅、鹽稅、酒稅也不斷增加。另外,北宋初年已經廢止的五代雜稅,仁宗時也逐漸恢復了,而且多達數十種。
不時之需,吧?名之斂,致使有錢的人家賣房賣地,吧?錢的人家賣妻鬻子,實在沒有辦法了,便舉家流亡異鄉,在仁宗一朝的時候,農民已經被逼上了絕路。
所以范仲淹才要推行新政,才要均公田,才要讓讓吃著糧食不幹事計程車大夫滾回家裡去
可惜的是,范仲淹的政策還沒有推行,那鋪天蓋地的蝗蟲飛過大宋十幾個州,莊稼寸綠難留,李元昊的戰爭有牽扯到大宋的精力。
還沒等人們緩過神來,整個大宋糧價飛漲。饑民餓殍,相望於路。雖然仁宗已經開始賑濟災民,但是一些走投吧?路的人還是開始作亂。
是作亂,不是造反。他們只是一幫人聚集在一起,去那些有吃的的地方搶一些吃的,這樣的行為算不上是造反。
當一股流民躥入山東之後,饑民手持鐮刀、鋤頭衝進了官府的糧倉和那些地主家裡,奪了糧食、財物眾人分發。山東巡檢使朱進不問緣由就把這些人定性為造反,帶領“捉賊虎翼卒”前往剿滅。
虎翼卒大多出身於貧苦農民,被強徵為卒,拋家棄口,軍餉、糧餉常被軍官侵奪。王倫就在這支隊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