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配給我,只是我當時就拒絕了,也讓大姐不要再張羅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卻沒想到過了三四年,這樣竟然鬧到了如此地步。”
鳳舞聽了易子軒的解釋,也就大體明白是怎麼回事了。肯定是宋家想攀個當官的女婿,可又一直碰不上易子軒,才在易家女眷身上動了腦筋。而陳易氏則想著利用宋家男丁給易家幹活做事,也有可能真是想娶宋姑娘為弟媳,才在易子軒拒絕之後,還模糊不清的與宋家來往。
太后賜婚之後,宋家可能知道與易家結親是沒戲了,所以主動提出了不結親的意思,為的應該是讓易家記著宋家的好,往後與宋家保持來往,幫襯幫襯宋家,這也就能說通為何宋家老二會積極主動的送易母她們進京華來。
至於宋姑娘會尋上京華:要不就是宋家有不結親的主意,可宋姑娘卻一心想嫁給易子軒。要不就是宋家又改了主意,想讓宋姑娘謀個妾室名份,讓宋家攀易家攀得更勞靠。要不就真是宋姑娘苦等到十八,宋易兩家又不清不楚這麼多年,宋姑娘是真的不好找婆家了,才又動了易家的念頭。
而無論是因何原由,易子軒顯然沒有要納宋姑娘的意思,她更是沒有賢惠到為丈夫找女人,來給自己添堵的心思。所以不管此事熟是熟非,宋姑娘都不可能留在易家,一定要儘快把她打發走。雖然在京華內,她還不怕宋姑娘的折騰,只是鬧大了,到底對易子軒的官聲不好。
想明白了,鳳舞也就不再耽擱,喚進韋嬤嬤,吩咐道:“聽說宋二爺送婆婆她們進京華後,並沒有回玉林,而是去了臨縣看親戚,媽媽派人快馬去把宋二爺請來。既是他宋家的姑娘,就該由他宋家的人領回去,沒有讓咱們易家派人送回去的道理。若是由咱們派人送宋姑娘回玉林,那宋姑娘的閨譽可就真是毀了。另外,在宋二爺趕過來之前,派人嚴守三進的院子,不準宋姑娘踏出一步。請太太和二位姑奶奶好好陪著宋姑娘,不要離了她身邊。再讓三進伺候的下僕都閉緊了嘴,此事若是傳揚出去一星半點,我定然是查也不會查,直接嚴懲三進所有下僕,誰也躲不過去。”
韋嬤嬤聞言,知道易子軒並無意納宋姑娘為妾室,心裡替鳳舞鬆了口氣,忙笑著答應一聲,然後就急匆匆的出去安排了。
*****************************************************************
次日用過了早飯,易子軒就離府去京華大營整軍了。鳳舞送他出了門,就去三進給易母請安,順便見見傳說中從玉林尋到京華的宋姑娘。
那宋姑娘年芳十八,在大秦朝算是實打實的老姑娘了。又因為是鄉下女兒,自小就幹活,又不會打扮,看著竟有二十左右的樣子。不過身材倒也算是嬌好,樣貌也稱得上清秀。
這事說來最無辜的就是鳳舞,因此易母見了兒媳,理虧氣短的也不敢說話,只不停的用眼睛看陳易氏和安易氏,那意思是想讓她們姐妹張口。
陳易氏本就喜歡宋姑娘,又看鳳舞不順眼,自然張口就向著宋姑娘,勸道:“這事說來也是咱們家對不起宋家,託了宋家妹妹這麼多年,卻又反口不娶了。好在宋家妹妹體諒咱們家不敢違抗聖命的難處,主動退求妾室之位,弟媳也就賢惠的點了頭吧。要是細說起來,也是弟媳搶了宋家妹妹的正妻之位,總也不能太欺負人了。”
宋姑娘早在昨夜裡就與陳易氏商量妥當了,因此順著陳易氏的話,就跪在了鳳舞的身前,大哭著求道:“請郡主救救民女吧。如今滿玉林都知道民女是易家退了的棄婦,哪裡還有一家願意娶民女呢?如今郡主若是不肯收留民女,那民女也無顏苟活於世,唯有以死明志一條路了。還請郡主發發善心,給民女一條生路吧。民女甘為妾室,進門後定當一心伏侍郡主,絕無二心的。”
鳳舞端坐在圈椅上,捧著香茶,卻不喝一口,只看著陳易氏和宋姑娘你來我往的眼神交流和唱作俱佳的表演,完全沒有要搭腔的意思。
宋姑娘見鳳舞無動於衷,心裡略有些慌神,偏過頭去看著陳易氏求救。
陳易氏也沒有想到鳳舞會如此淡定,心裡也開始有些發慌,只得又強撐著開口道:“同為女人,弟媳心裡的苦,我也明白。這新婚就要迎妾室進門,好好的把丈夫分一半出去,哪個女人都得有個適應的過程。只是男子三妻四妾本就是常事,早晚都有這麼一天,弟媳何不賢惠的讓宋姑娘進門,也好讓咱們家對宋家有個交代。這事說到底也是咱們家理虧,要是傳揚出去,鬧大了動靜,也影響子軒的官譽和名聲。弟媳就是不為了咱們家著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