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3/4 頁)
知道那些朝臣心裡都在打什麼主意,哼,不外乎權勢二字罷了!”
胡四海把頭垂得極低,輕聲道:“聖上即使知道,但還是離不得他們,還請您小心,萬不可在人前透露這等想法。如今的朝政,還要倚仗那些朝臣呢。”
朱文至露出了愁苦之色:“是啊,誰叫朕小小年紀就離了宮廷,只跟舅舅學過四書,卻有多年不曾接觸朝政了,雖有袁先生他們教導,終究還是不夠的······皇帝這個位置,還真是難坐······”他心中不由得回憶起小時候看見父親協理朝政的情形,心想父親當年與自己差不多年紀,處理政事卻極熟練,連祖父承興帝都曾多次誇獎,自己跟父親相比真是差得太遠了。接著他又想起在北平時看見燕王處理公務的情形,覺得燕王頗有自己父親的氣度,真不愧是父親親手帶大,自己與他一比,實在慚愧,倘若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是燕王,大概就不會有這麼多煩惱了吧?
燕王並不知道皇帝此刻的腦海中浮現的念頭,他剛剛聽完了下屬的回報,嘴角露出一絲不以為然的笑:“這麼說來,章敬已經沒機會再坐上那個位置了吧?”
那下屬回答:“是,朝臣逼得緊,而安國侯又傷了腳,已經不可能在近日接任了,聖上只能另擇人選。”
“愚蠢!”燕王冷哼一聲,“本王多次暗示,讓他少想那些亂七八糟的念頭,他卻仍舊執迷不悟!如今朝中那幾個老臣對本王戒心甚大,但凡是與本王親厚的武將,都被他們排除在外。他本是勳貴世家出身,又有軍功,更是聖上親姨父,父親妻子皆對聖上有大恩,即便那幾個老臣對他們章家也有戒心,但總比本王好些。聖上既然已經說服朝臣同意這項任命,只要章敬乖乖接受,日後這軍權就等於掌握在我們手裡,他在那裡胡思亂想些什麼?居然錯過了這大好機會!”
袁先生在旁勸他:“王爺息怒,想來不過是那點私心作祟罷了。小女也曾多次勸他,只可惜他聽不進去,始終擔心日後會為千夫所指。”
燕王冷笑:“既想要權勢,又要忠勇的好名聲,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他不肯對聖上直言,反而故作玄虛,不過是怕在本王登基之前,會被今上厭棄罷了。連幾日的冷落都不肯受,這樣的人,怎麼會是章老侯爺的嫡長子?!”
袁先生心下生出幾分擔憂,忙道:“王爺,他不堪大用,您就由得他去吧。是他辜負了您的信任。”
燕王擺擺手:“罷了,他畢竟為本王出過力,抵禦蒙古大軍時也曾立下汗馬功勞,本王不會因一點小事就怪罪於他。只是他心不誠,日後還是不要將重責大任交到他手上,等過一陣子他傷好了,就給他尋個差不多的職位,打發他出京吧。他不就是害怕中途換主,會叫人唾棄麼?我就成全了他,讓他避開這番風波好了。”
“王爺英明。”袁先生頓了頓,“那……您是要重用章啟了麼?”
“章啟確實不錯。有勇有謀,也有擔當。”燕王皺了皺眉,“只可惜,他不肯投我。不過這也算不得什麼,名不正則言不順,等日後本王大事得成,他自然不會犯糊塗。”他看向袁先生:“我聽說章家老二章放要回來了?”
“是,聖旨不日就要傳到廣東去了,先回京,再議日後的任職。”
“既如此,就讓他到廣東指揮使司去好了。”燕王想了想,“老卞也該回來了。我聽他說,章放不錯,是個可用之人。章家若有三子皆在朝為官,又天南地北的分隔三地,章老侯爺想必會有所顧慮。”他又問:“最近翰之常去章家麼?”
袁先生露出了微笑:“是啊,看來他對章家那位三姑娘還真是情有獨鍾,否則也不會拒絕王妃做的媒了。”
燕王笑了笑:“他還在聖上面前上了章敬的眼藥呢,多半是為了那位章三姑娘出氣吧?真是小孩子。也罷,由得他去吧,他是個聰明人,我也樂得成全他。等那位章三姑娘孝期滿了,就給他們賜婚。”
接著,他挑了挑眉,再次看向袁先生:“弟弟都要成婚了,兄長怎麼還不成家呢?說起來,咱們這位聖上……連個妃子都沒有呢,該立後了吧?否則,他秘密派人前往嶺南接的那個沈家女回了京城,還有得鬧呢,本王可不打算讓那種人家的女兒攪了本王的事!”
第三十六章 發難
六月的天氣,陽光卻不是很強烈,頗有厚度的雲層遮住了烈陽,怡人的清風帶來了陣陣花香。明鸞坐在南鄉侯府正院廊下的美人靠上,伸手到廊外攀下一支月季花,拿到鼻下聞了聞,又鬆了手,花枝瞬間反彈回去,震動之下,散落了兩三片花瓣。
明鸞心裡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