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捧寵愛的光環中,進入不了社會角色。
對於年輕人來說,對自我角色的正確認知是很重要的。由於接觸社會的時間不長,對社會沒有清楚的認知,很多年輕人對自己的角色非常模糊。要想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在工作中獲得成功,首要的任務就是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找到在社會中的正確定位。
角色的轉變很好理解。每個人在社會上都充當著不同的角色,而每個角色所需要的處世態度是不一樣的。在父母面前,你的角色是孩子;在老師面前,你的角色是學生;在老闆面前,你的角色是員工;在下屬面前,你的角色是領導。你可以在父母面前撒嬌,但不能在老闆面前撒嬌;你可以命令你的下屬,但不能命令你的父母。
很多剛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難以識別學生和職業身份的區別,角色難以轉換,樹立不起職業人的意識,造成人際關係緊張,工作難以進行下去。小李就是其中的一個。
小李是家中的獨生子。從小到大都受到家人的寵愛,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由家人安排的。上班快兩年了,還沒有進入狀態。在單位和在家裡一樣,做事總是慢悠悠,別人交代過的事,他就去做,而那些沒人交代的事,即使在他的本分之內,他也從來不知道去做。這都是父母為他包辦太多而養成的不主動的習慣。在同事間,他受不了一點委屈,同事開個玩笑,他也會當真跟人著急。
有一天,領導把他叫到辦公室,一臉焦急地說:“小李啊,你上班時間也不短了,為什麼做事總是磨磨蹭蹭,又愛衝動,你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啊?”
小李認為領導對他有偏見,氣憤中,辭掉了工作。家人問他為何要辭職,他說:“這家單位不好,同事都針對我,對我有偏見,我不喜歡勉強自己迎合他們,這樣我寧願辭職。”
辭職後的小李,在家人的督促下重新去找工作,但他仍然感到一片茫然,覺得這個社會太難讓他接納了!
像小李這樣,不願接受現實轉變的人太多了。很多這樣的年輕人在成長期間缺少與同齡人交往的客觀環境,協調人際關係和處理人際危機的能力不足,對進入職場後的“社會人”角色難以適應。
20多歲的年輕人,剛從學校進入社會,主要有兩方面的角色轉換。1。從孩子到成年人的轉換,2。從學生到員工的轉換。
1。為自己負責———從孩子到成年人的轉換
從小到大,我們的成長都是在父母的監護、引導下完成的。由於我們自身經驗的缺乏,對生活認知不足,我們需要父母和他人的幫助。甚至很多年輕人,上大學的專業都是父母代為決定的。然而,一旦進入了社會,我們就應該意識到,我們已經長大了,
我們開始真正意義的獨立了——情感上的獨立、生活上的獨立,以及經濟上的獨立。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自己去爭取,去決定,而且我們的每個決定都需要對自己負責。
第2章 及早形成招人愛的人格魅力(2)
然而,很多年輕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依賴性很強。總是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受不了一點委屈,不是向他人耍脾氣,就是向父母施壓。更有很多人,畢業好幾年了,還是“啃老”一族,或是驕傲地“裝小”,自稱“kidult”(大小孩,由Kid和Adult結合而來)一族。這樣的人很難適應社會。在哪個年齡段就做哪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既然已經長大,就應該為自己挑起生活的擔子,為自己扛起大梁。
2。加強職業素質———從學生到員工的轉變
20多歲的年輕人,要從過去的學習轉變到如今的工作中來。學生時代的學習與現在的工作都需要付出努力,但二者是有區別的。二者相處的環境不同,所接受的任務也不同。
很多年輕人畢業後,一心想找個好工作,好好學習,鍛鍊自己,但是他們沒有考慮到工作與單純的學習相比,更多了很多複雜的東西,比如與同事的合作,與上司的溝通,自己的工作需要對公司產生實在的效益,同事間激烈的競爭等等。如果這些都不考慮進去,而還是像在學校裡一樣埋頭苦學(幹)的話,就很難適應這個社會。
有很多年輕人,在學校的時候驕傲,不謙虛,以為成績優秀就各方面都優秀,自以為是。殊不知,進入社會後的競爭是多方面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工作後也不懂得尊重前輩,遇到問題也不懂得向前輩請教。還有很多年輕人,畢業以後認為學習就結束了,到工作崗位以後,這也幹不了,那也幹不成,用不了多久不是自己辭職,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