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這場“兵變”不僅讓基思·默多克在澳大利亞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而且也讓他和諾斯克裡夫爵士結下了不解之緣,諾斯克裡夫爵士成了基思·默多克在傳媒界浮沉的良師益友。
諾斯克裡夫爵士是新聞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創立了第一個面向大眾的報業帝國。他觸角廣泛(他曾幫助約瑟夫·普利策設立了一年一度著名的新聞獎,該獎項最早在1901年1月1日開評,幾年之後還創立了英國《每日鏡報》),而且擁有著制勝的商業武器—能吸引大眾的眼球。
面對來自各界的批評聲,諾斯克裡夫爵士則宣稱:“報紙印出來畢竟是要讓大家掏錢去買的,自然要登載大家喜聞樂見的新聞,報紙要有大家想知道的資訊”。
諾斯克裡夫爵士創立的聯合報業公司直到21世紀還依舊存在。該公司旗下的《每日郵報》堪稱“英國中部地區的喉舌”,該公司還包括其他幾份在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每日鏡報》、《晚間新聞》和《觀察家報》。《每日鏡報》和《觀察家報》後來易主,《晚間新聞》依舊歸聯合報業公司擁有,後來更名為《標準晚報》。1908年時,他在收購虧損的《泰晤士報》時和80多年後默多克收購《泰晤士報》一樣,遭到了很多精英人士和記者的非難。
加里波利戰爭結束之後,基思·默多克一直在《泰晤士報》工作,直到1921年他得到了《墨爾本先驅報》的主編一職,《墨爾本先驅報》是當年澳大利亞最富聲望的高階報紙,諾斯克裡夫爵士也支援基思·默多克接手這一職位。
戀舊者(9)
基思·默多克堅持走《墨爾本先驅報》的高階路線,但是他也開始將諾斯克裡夫爵士的辦報成功理念融入《墨爾本先驅報》,在報紙中加入觀點交鋒、連載、短篇故事、選美大賽、犯罪故事等元素。更重要的一個步驟是,基思·默多克還創辦了《太陽新聞畫報》,該報後來成為澳大利亞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1928年諾斯克裡夫爵士說服了先驅與時代週刊報業集團的董事會,任命基思·默多克為公司的總經理。在基思·默多克看來,公司業務擴張是迫在眉睫了。基思·默多克創立了電臺,安裝了最先進的印刷裝置,並透過一系列的擴張來打造澳大利亞第一個新聞集團。
因為和諾斯克裡夫爵士過從甚密,基思·默多克也迷上了古董收藏。
富有、精力充沛、工作賣命的基思·默多克(這種性格在澳大利亞並不是最招人喜歡的)和默多克的母親於1928年結婚,結婚那年基思·默多克已經43歲了,而伊麗莎白年僅19歲。
兩家人的特點都在默多克身上有了集中的體現,伊麗莎白繼承了父親魯珀特·格林身上的魅力和賭徒般的勇氣,基思·默多克則像祖上兩輩人的神父一樣,將理性、冷酷和清教徒精神傳給了默多克。
默多克出生於1931年,他還有三個姐妹,家業的繼承人肯定是他了。
默多克後來的成長軌跡就很難描述清楚了,因為他出身豪門,因此有很多尋常家庭想象不到的情況發生。不過他的成長經歷在崇尚自由、平等的澳大利亞人中本身就顯得有些極端。
貫穿默多克童年的兩個主題就是田園牧歌生活與孤單落寞。默多克體味過澳大利亞的鄉村生活,他7歲的時候,父親買下了一個佔地足有幾千英畝的牧場。父親的本意是不希望孩子在綺閣金門、錦衣玉食中墮落成為紈絝子弟,因此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想要用艱難點的生活來磨礪他們的性格。當然在默多克的成長過程中,有需要接受困難磨礪的時候,也有享受長輩關愛的時候。
默多克10歲時就去了寄宿學校,這家名為吉隆文法學校的貴族學校位於離墨爾本50英里遠的科里奧灣。20多年後,英國王子查爾斯也參加了吉隆文法學校的木尖培訓專案,並在澳大利亞山區住了一年。即便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吉隆文法學校依然保留了體罰,而且剝奪了學生的很多自由。吉隆文法學校的校長詹姆斯·達寧爵士也非尋常人等,這個虔誠的基督徒決心要摧毀每個富家子弟身上不可一世的傲氣,而其中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越野長走和跑步等體育鍛煉。
默多克後來壟斷了很多體育賽事頻道,也是多支職業球隊的股東,但他卻憎惡運動。他也討厭權威,這兩種特質都是典型的私立學校調皮學生慣有的。默多克在同學中的人緣也不好,他父親不招人喜歡,他這個兒子也不招人喜歡。因為在很多同學看來,默多克的父親是一個權勢熏天而且和政客們沆瀣一氣的出版商,還經常與其他同學的父親意見相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