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掀起英國“二戰”後最大的一次性醜聞“普羅富莫事件”。當年英國的國防大臣約翰·普羅富莫(John Profumo)和克里斯汀·基勒有染,桃色醜聞曝光後他就引咎辭職了。辭職後,約翰·普羅富莫把精力投入到慈善事業中,逐漸得到了英國大眾的諒解並被奉為改過自新的楷模。因此,默多克讓《世界新聞報》刊登克里斯汀·基勒的*無異於是揭約翰·普羅富莫的舊傷疤。英國報業的自律組織—英國報業總評議會公開發表宣告,譴責報紙連載克里斯汀·基勒的*。英國希南樞機主教也在《世界新聞報》上發表了一篇憤慨激昂的文章。這樣一來,“普羅富莫事件”就成了默多克事件。
默多克很高興連載了克里斯汀·基勒的*之後,《世界新聞報》的銷量超過了以往。他對別人的攻擊漠不關心,他還利用這次紛爭在電視上露了臉,他對何為公眾人物毫不理解而且也滿不在乎。
當他接受著名主持人戴維·丁布林比採訪的時候,他說話毫無藝術可言,而且還擺出一副“我可沒騙人”的姿態說道:“我絲毫不認為連載的內容粗俗,我也不認為這麼做對那個醜聞男主角有什麼不公平。我很同情他,但這並不能改變人人都知道的事實。當然不可否認,登載這些文章能多賣些報紙。”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獨狼(8)
1969年,默多克接受了倫敦週末電視著名主持人戴維·弗羅斯特的採訪,這一次採訪讓兩人都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這一期訪談節目在倫敦週末電視連續播放了3個星期,後來弗羅斯特在自己的*中寫道:“這次和一個剛剛在倫敦嶄露頭角的傢伙的訪談節目可真火了。”
在弗羅斯特看來,這期訪談節目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兩人都語出驚人,默多克在報紙上又大膽重提了“普羅富莫事件”。弗羅斯特對默多克的攻擊引人注目,他的語言辛辣,既像一名檢控官又像一位神者。默多克的毫不示弱也讓人印象深刻,聽到批評聲默多克本能地就想反駁,並不想平息事態,這使爭執更為激烈。這期節目之所以出名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默多克曾在訪談過程中大發雷霆。
弗羅斯特在邀請默多克來參加訪談節目之前跟他保證過“氣氛會很友好”,他覺得默多克在談到連載事件的時候至少會有幾分自責,這樣的話兩人大部分時間就可以來聊聊默多克在倫敦報界取得的成功。
在妻子安娜、伯特·哈迪、負責公司公關事務的約翰·阿迪的陪伴下,默多克勇敢地接受了這次訪談邀請。默多克認為自己是個事必躬親、講究效率、精明透頂的商人,他認為這些品質對於10年前的商人而言是必備的素質,但觀眾卻把他視為一個內心黑暗、滿腹狐疑、*成性的惡棍。在這次殘酷的40分鐘訪談節目中,默多克對連載克里斯汀·基勒*的事不僅坦言願意承擔全部責任,而且還對自己的做法感到很自豪。
“這本*在連載見報時,我自己做了大量的編輯工作。”默多克宣稱道。
“你自己做了大量的編輯工作?”弗羅斯特想在讓默多克承擔責任之前再確認一下,“我們下午透過電話之後,我花了4個小時讀了克里斯汀·基勒的*。請問你在讀這本*的時候有何感想?”
這算是代表公眾對默多克辦報哲學的唯一一次發問。
“你覺得登載這些文章有什麼好處?”弗羅斯特又問道。這也成為弗羅斯特這次訪談發問的主題,讓默多克自己來說一說這樣做到底有什麼道理。
默多克回答說:“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將整個故事第一次完整地展現在了大眾面前。”
“但事實並非如此,”弗羅斯特說,“這些書出版都是……”
默多克的立場有些退讓了,說“把一個故事重述一遍”是沒有任何過錯的。
“如果你承認只是把故事重新講述了一遍的話,那麼我們的討論算是有了進展,”弗羅斯特說,那語氣就好像默多克是一個犯了錯的小學生一樣,“但我想說,你在節目最開始的時候說這本*裡有新的內容。我把這本*也看了一遍。我把書中提到的人物和線索細細理了一遍,除了提到的幾個無關輕重的人物之外,我沒能發現任何新內容。”
訪談差不多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弗羅斯特播放了一段對希南樞機大主教的訪談錄影,默多克當時就嚷嚷著說事先沒告訴他。這位大主教在直播節目裡嚴斥了默多克的做法,也稱讚了普羅富莫現在投身慈善事業的行為是可圈可點的。
弗羅斯特還在節目中點了坐在觀眾席里約翰·阿迪的名,因為當默多克給自己辯護時,約翰·阿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