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風格也早就不流行了。
那麼,默多克的優勢到底在哪裡呢?也許,這是因為他善於適應陌生環境、吸收新資訊、諂媚逢迎以及玩弄他人於股掌之間的信心和能力;也許他喜歡比別人更努力地付出;也許是因為他給自己營造了一個虛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無須介意別人的疑慮和顧忌;也許他能夠很少考慮自我而忘我地工作,恭恭敬敬地考慮和顧及周圍人的想法;也許他天生就對一切有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好奇心,他對很多事不僅好奇而且到了近乎渴求的地步,更準確地說他想了解一切知識。
上述的默多克的這些特點都完全沒錯,但也只能說是相當好罷了。但是,要想建立起默多克所擁有的這個帝國,往往需要擁有一些必不可缺的優勢,包括壟斷優勢、財務戰略、技術優勢、獨特創意以及營銷專長,然而這些優勢默多克一樣都不具備。
最後,默多克往往只能靠狡詐無情和好運氣罷了。他想要造成一種混亂的局面,也許想要渾水摸魚。水變渾後情勢就會發生一些變化,繼而就會影響到局勢的走向……或者說默多克既有眼光又有行動力,他知道什麼時候機遇會降臨以及該怎樣捕捉機遇。
班氏家族
在來到紐約30年之後,默多克2007年的發展契機源於1997年慢慢發現的機遇。這個機遇源於一個古老望族不會表達自己慾望的無能,其中也不乏這個家族無法清晰界定自身慾望的失敗。很多既得利益者都希望將這種局面延續下去。
蝴蝶效應(6)
到達美國之後,默多克一直想要控制《華爾街日報》的發行者道瓊斯公司,但是道瓊斯公司一直是由克拉倫斯·巴倫太太傑西·沃爾德倫的後代控制,正是藉助傑西·沃爾德倫的資金,其後代才在1902年買下了道瓊斯公司。這裡講的後代就是以休·班克羅夫特命名的班克羅夫特家族,休·班克羅夫特和傑西·沃爾德倫的女兒也就是克拉倫斯·巴倫的繼女簡·巴倫成婚,但他於1933年自殺。
班克羅夫特家族是美國曆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個報業家族,因為他們對報業的控制更多隻是在名義上的,而報紙真正的運營大權則交給了編輯們。班氏家族堅持這種甩手大掌櫃的經營作風(在一些人看來,這種經營態度有些漫不經心),班氏家族的一些年輕成員堅持認為是別人在愚弄他們,所以導致了這種局面。
當簡·班克羅夫特於1949年去世後,約瑟夫·P·肯尼迪想要買下這份報紙,傑西·班克羅夫特·考克斯重申了先輩的立場:不管別人出價有多高,祖父的公司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出售給任何人。這不僅是一種承諾,也是班氏家族的一條戒律:如果有人向班氏家族詢問出讓《華爾街日報》的可能性,那麼“絕不可能”就是唯一可能的答覆。《華爾街日報》也因為班氏家族這種備受世人關注的自由放任的經營特點而出名。
結果證明,班氏家族這種自由放任的經營風格在現實商界中是要吃虧的,但這卻被員工認為是一種優點,員工認為班氏家族對《華爾街日報》的管理者非常信任。
《華爾街日報》的經理們認為班氏家族對他們充分信任,因而才由他們來經營這份報紙。在很多時候,這些經理們相信他們有權按照合理的方式來經營報紙,而且有權充分利用這種難得一遇的機會。在報界的翹楚之中,幾乎很少有班氏家族的成員。班氏家族僅僅是一些上下傳承和產業繼承的成員,他們出生在一個幸運的家族裡。
不過,道瓊斯公司的經營者們並沒有把班氏家族的這種幸運當做理所應當的事情。班氏家族從來不會感到缺錢(《華爾街日報》總是給班氏家族支付供奉皇族一樣的鉅額分紅),也不會感到擔憂,班氏家族從來都不會身陷囹圄或是考慮要改變目前的經營模式。
在20世紀*十年代,媒體行業(尤其是媒體巨鱷之間)的併購風起雲湧,商業資訊行業的發展勢如雨後春筍,但道瓊斯公司既沒有兼併其他媒體(由於道瓊斯公司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作為紅利支付給股東了,它是有斥資兼併其他媒體的迫切需要的),也沒有被其他公司所兼併。
這種不同尋常或者說來奇怪的狀況其實是由一個人的說法、感覺、風度和表現來決定的。對他而言,做好這項工作保持風度固然重要,同時也不能忘了自己只是一個沒有任何主動權的葬禮承辦人。
康比德(Peter Kann)為人四處逢源,他原來是《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曾因優秀的國外新聞報道獲得過普利策獎。康比德1989年升任《華爾街日報》的發行人,199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