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4 頁)
,頓時有點慍怒的道,“誰人缺席,報得予知曉!”
武承嗣和武三思就站在一旁冷笑。李賢騎虎騎下的低聲道:“回太后,沒來的皇親有……韓王元嘉、霍王元軌、紀王慎、越王貞、琅琊王衝。”
“如此無禮!”武則天恨恨的低聲咒罵一句,臉上浮現出一絲怒意。劉冕就跟在離武則天身邊不遠的地方,將這些話聽了個清楚。此時他心裡也一陣打鼓起來。
壞了、壞了,這下真的要發生大事了!
劉冕心忖,今年的望期大典,本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事件。一來李賢歸朝,武則天有意向天下人昭示李賢已經率眾投誠。同時更重要的,是要一力收伏關隴仕族與降伏李室皇族。如今裴炎已經識相地自動下臺,關隴仕族也不敢再造次;李賢用心良苦的規勸李家皇親們移居洛陽,其用意無非是讓他們暫且委曲求全保得性命。
如今看來,仍有一些皇親並沒有理會李賢的深意,或者說雖是領會了卻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榮華寶貴到洛陽來寄人籬下……
危險哪!
說得明白一點,今日這大典凡是來了的皇族,九成九都會明白時局地利害並被李賢成功說服。那些沒來地……就已經把自己逼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懸崖邊上!
祭壇前,武則天輕輕吐出地一句如此無禮,讓李賢、李旦等人一陣心驚肉跳。武承嗣等人臉上的冷笑神色卻是愈濃。眼前這氣氛雖然多少還有點喜慶,可是劉冕卻清楚的嗅到了風中傳來的硝煙味道。
武則天畢竟是見多的大場面的人,轉瞬一逝的片刻後馬上恢復了平靜,一臉莊嚴的神聖微笑出現在了她的臉上。她轉過身來對武承嗣道:“開始祭典吧!”
此時劉冕看到,李賢的眉頭深深皺起面露惶恐之色,彷彿一場巨大的災難已然降臨到了頭上……
第二卷 烈火乾坤 第130章 最後通牒
大祭典在一片禮樂與歡呼聲中開始。武則天著一席青花紅領的盛袍,頭戴鳳凰金毓寶冠,親自主持了祭拜天地與李唐先人的儀式。多篇由大鴻儒生寫的華美祭文當眾宣讀,香燭犧祀擺滿了若大的一塊祭天大石坪。
稍後,武則天宣佈大唐改元垂拱並大赦天下。並當眾赦免了李賢的以往罪過,並對李賢及其麾下的揚州平叛將士進行了公開嘉獎。劉冕雖然都已經上了幾天班了,今天也走了一個過場,與馬敬臣等人一起上前受賞聽封,著實又小出了一些風頭。
武則天正在竭力扶植自己在軍隊中的心腹,當初在揚州與劉冕一同平叛的將軍們,都得了不小的好處。李賢自然不必說,整個平叛期間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寫了一祭聲徐敬業的檄文,但他的待遇卻已是從地獄到了天堂。實際的主帥魏元忠之前不過是殿中侍御史,現在得勝歸朝後平步青雲做到了殿中侍御史兼洛陽令,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即改名稱以前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了三品宰相。
回洛陽後一直沒和劉冕碰過面的雷仁智,原來是留在了揚州擔任揚州都督,也算是個軍區司令了。揚州經歷了這一場叛亂百廢待興需要有用人,武則天如此安排也足以見得她對雷仁智信任。馬敬臣被提為從三品千牛衛將軍,李知士到了北衙羽林軍飛騎當職,官職四品(在京城當上四品武官,可比在一般的軍隊裡當四品郎將強多了,這點自然毋庸置疑)。武則天派李知士率領飛騎在李賢左右聽用,實際也就是保護和監視,可見武則天對於自己親手提拔起來的這個李知士也非常的信任。至於劉冕和明,則成了武則天身前的左右門神。兩個年輕的小帥哥,一個有戰功一個有門道。成了太后的御前中南海保鏢。
整個大典進行得熱鬧而又氣派,劉冕卻沒有什麼心情來欣賞。一來自己站在那裡不可隨意動彈多少有點憋悶,二來他心中就在想著剛才發生的一些事情。
武則天一句如此無禮,足以見得她的忍耐早已到了極限。原本,她想要稱帝就無法避免與李唐皇室地交鋒。若不是因為李賢的意外投誠,她舉許就要像歷史上一樣。對李氏揮起屠刀大開殺戒了。她能接受李賢的勸降方案,足以見得她自己也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多造流血。政治家清除政敵不擇手段,這站在政治的立場上無可厚非。可是在天下人和子孫後輩看來,終不是好事(要不然武則天怎麼會那麼有爭議呢?殺人太多便是其中原因之一)其實,哪個政治家不殺人?拋開殺的手段與方法不講,其本質都是一樣的:為了裸地謀奪更多的政治利益。只要是真正頭腦清醒的政治家,都不會隨便殺人。武則天也不想隨便誅殺李家的人,在史書和百姓那裡落下汙點和口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