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頁)
作者有話要說:策劃新文需要時間,請大家完結後不要忘了小江。
小江的專欄點這裡!
☆、80赦令於天下
“讓各家的女孩按著秩序走,仔細看著,莫讓家世特別好的女孩耽擱了。”秦方好這麼吩咐著,回頭又問兩位長帝姬,“你們覺得如何?”
“娘娘說的,總錯不了。”德馨長帝姬這麼奉承著,笑和姐姐對了個眼神。
“聽聞您趁著天下大赦,還提議後宮放宮女,中宮娘娘可真是賢仁大度。”
長帝姬們的奉承,秦方好心裡也有數。她們需要和宮中有長遠的關係維繫,而她也同樣需要交好於人,如今看著也不用承擔風險,是件雙贏的買賣。
哪怕是皇后,對一個朋友總比敵人好。慄姬之子怎麼廢的,就是因為得罪了皇帝他妹。
“你妹”兩字可不好說,也不好得罪。
昌安長帝姬更說了些閒話,“聽說天下大赦,連前度逃到南邊叛國的罪人家屬也予以寬容,可被引渡到南邊與家人團聚。”
南北開戰前夕被蕭清巖一路裹到魏國去的那些前朝名流人士,諸如姜紹輝這樣身世的人,自己逃了,家人卻多留在北朝。
無論他們認不認,如今北面是遼國政權,他們逃到敵方,自然罪名就是最嚴重的“叛國罪”。
當時因為中宮於朝廷施加的微妙影響,這些罪人家屬並未獲罪,如今依然好好地活著。
秦方好也對此瞭然,“再怎麼是一家人,心總是各人自己的,兩條腿也是他自己的。罪人自己逃了,卻要全族連坐,本就是件不公平的事。”
“可不是這樣。”
“留下的不過都是老弱婦孺。”
如今因兩國都將進入長期休養生息的階段,雙方結盟示好,不但有對民間施加的惠民政策,更有的是外交上雙方人質(細作等)交換,雙方的政治犯引渡回朝。
“原本就已經不追究,如今再讓放了這些家人一同南渡,也便罷了。”
“那是陛下寬厚。”
昌安長帝姬說道,“怕是不日便會有人來進宮向您謝恩。”
秦方好含笑,不以為然,“我又何須他們來謝。”
當她面臨困境的時候,也不見得有人來“拯救”她;故而當她施加恩惠時,也不指望會得人感恩。
引渡這些罪人家屬的赦令很快昭告天下,一時間在南朝祖籍在北而逃計程車人紛紛雀躍。
初時聽聞這訊息,姜紹輝滿面涕零。
他在南朝也有一段時日,本就是聞名天下的名士,這些年中有收下了弟子門生。
飽經風霜的老人對著弟子們說道,“快去探探訊息,夫人何時能渡江。”
他的心中無疑是激動的,卻又有些擔憂。畢竟其餘被寬恕的人並沒有想他這樣,深深地“得罪”北朝上層。
無需他找人探訊息,蕭清巖在這事上比姜紹輝這樣做門面的丞相知道的更多。
交換人質、戰時人員這樣的事,也便在商議之中。
蕭清巖看著姜紹輝便是一揖,年輕有為,卻亦是謙遜,“要恭喜姜相了,夫人不日便能渡江團聚。”
姜紹輝捋須而笑,“謝你吉言,吉言。”
他穿著普通士族的帽冠,式樣古樸顏色亦是青灰。讓人覺得他只不過是個正當安享晚年的老人。
比起前朝剛亡之時,他那時亦是個老人,卻錚錚鐵骨不向統治者屈服……世事到底對這個遲暮的王佐之才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在姜紹輝的心中,忽然生出了一些隱退的念頭。
致仕,他這個年歲早該提出致仕把機會留給年輕人了吧?
如今兩朝結盟,天下太平,還有什麼比家人團圓更重要的了。
但最後卻是出乎意料的,姜紹輝最終是沒有在這刻接到自己的家人。
姜紹輝的家族在聽聞這一引渡政策後,透過討論後,由姜紹輝之妻到宮中皇后處謝恩。
姜老夫人拜謝中宮賜座,並說道,“娘娘的恩德,老身及家人沒齒難忘。”
秦方好也不居功,“這都是陛下的意思。”她或可有影響在,但施行政策的還是當朝官員。
客觀地來說,她也不過只是個後宮女子,卻沒有直接的職權。然而有時她更像一面標杆,北朝於漢人、前朝遺老所放寬的恩令,最後大多會被記到她頭上來。
對於百姓,最淺顯的便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
這當然也有好處,例如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