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4 頁)
厚祚想聽聽年長經驗豐富的母親對於相的經驗,“想必母親心中已經有所評判了吧?”
秦方好含著慈和的笑,看著身邊的這個兒子,她和高津予共育了四子一女,最後長成的卻只有兩子一女。
子肖母,六郎的眉目長相都更像他,唯有這一雙眼,因從小由其父手把手地教導長大,六郎的性格卻更多承於其父。
然而到底是宮廷長大,開疆闢土的高祖皇帝卻顯得更為大氣,胸襟寬闊。
作為母親,秦方好寧願安慰自己,這不過是因為兒子還年輕的緣故。然而環境造就,即便她想否認,也必當知道有一些氣度只為有過特定經歷之所有,便是作為父親格外教導也是無法。
秦方好溫和地喚了聲,“六郎。”
高厚祚一怔,卻馬上應聲。
那麼多年後,當他早就有了更為正式的名字,為太子、為皇帝,為兄長、為父,然而母親心目中,他依然是那個稚嫩柔弱的小六郎。
母親慈愛地看著他,“且聽待會兒回報的宮如何回報的。”
“好。”
秦方好給兩個兒媳賜下禮物之後,又沿路派觀察兩的表情言語。
宮廷才初有了新皇后,秦方好積威日久,雖不是不肯放權給媳婦,到底皇后年紀輕輕,也難以一時就對宮務上手。為臣子的主婦和掌管六宮的皇后到底是不同的。
皇太后宮中掌權數十年,要打聽一點事實沒有任何難度。
不一會兒便聽到回報的仔細地說著,“皇貴妃神情顯得平靜,只對言太后的恩德;皇后很是高興,賞了自己宮中下,卻未言任何。”
給皇貴妃的賜禮自然不如皇后,然而秦氏卻是感恩戴德;給皇后的禮物自然厚重,她卻首先想著的是自己身份未被看輕。
高厚祚若有所思。
知子莫若母,秦方好會心一笑,“看到了吧,皇后果然是個直腸子。”
看著是不恭敬的,但對一個可能會對侄女偏心放水的婆母,衛氏如今這樣的如釋重負才算是正常的反應吧?婆媳本就多是難和睦的,要家小閨女把自己當了親媽一樣的愛敬,秦方好自認若她有婆婆,她也做不到。
“這宮中多是矯情自飾,說著讓皇帝心情舒悅話的。”秦方好說道,“也就是母后,與皇帝是親母子,說些不中聽的話,也當是良藥苦口。”
“母后教誨,兒臣莫敢忘。”
秦方好品評道,“這個衛氏,雖是首輔之女,倒是個心思通透的。”
這是個含蓄的說法,然而大家都不是聽不懂,簡單說皇后就是沒心眼。
“但為一國國母,哪裡能像她這般。”雖是老師的女兒,給著面子,但高厚祚心中顯然對衛氏評價不高,“行事太過剛硬,不知變通。”
這個女既不溫和,做事又有欠缺,剛硬沒有轉圜。對後宮喜怒形於色,最重要的這女還對他媽不恭敬,高厚祚不是那種娶了媳婦忘了孃的,相反作為長子,還格外孝順。如此這般,又有一個恭恭敬敬的秦氏作對比,他雖還沒到厭惡皇后的地步,卻也有減分。
秦方好聽了這話卻是笑了,“國母?皇帝心中,國母當是什麼樣子?”
高厚祚有些不好意思,卻是儘量坦然地說道,“知大體,懂禮儀,不驕不躁,統攝六宮井然有序。”容貌倒不是第一位的,娶妻娶德,一個皇后自然首先要把皇宮內務做好,讓皇帝無後顧之憂。
高厚祚心中又想道,如果可以,一個賢后最好能給皇帝提出明智的建議,不完全參與政治,卻又不完全脫離朝政,一個極好的範圍內施加中宮應有的政治影響。
他是親眼看著父母如此相互扶持著過了那麼多年的。
兒子的標準一說,秦方好就已然知道他的標準了,暗笑,“六郎莫不是覺得母后是個好皇后?”
兒子與母親間總比父子之間有著更多的聯絡,聽了母親這話,高厚祚也有些臉紅,便是早練就了面不改色的本事,也逃不過母親的觀察。
聲音有些尷尬,“母后自然是歷朝歷代而來,難得的賢后了。”
兒子對母親的評價都不會低吧?秦方好想道。
賢后?她這一輩子還真不敢用這兩個字。
“卻知道母親是如何成為這樣一個的,”秦方好也不吝和兒子說著舊事,“原本是前朝廢帝的皇后。”
高厚祚自然是知道母親這段往事的,“以母親之才,(配與廢帝),當時實是龍游淺灘。”
秦方好卻輕搖著頭,“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