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我之魏徵。馮虞受教了!”
朱潛連連擺手,“大人言重了。我無德無能,怎敢與魏直成相提並論。只恨自己才疏學淺,雖能做些俗務,卻沒能給大人獻過幾次良謀,為大人分憂,卻得大人如此器重,心下不安啊。”
馮虞笑道:“管樂之才哪是那麼容易求得的,能得自明這般通曉事務獨擋一面的幹才,我已是心滿意足了。林兄弟雖是歷練少些,卻也是滿腹經綸,一身正氣。這些時日,我冷眼旁觀,林兄弟協同自明,處事井井有條,方寸不亂,也是個能員的胚子。若是能與我攜手為民做些實事,上報朝廷下安黎庶,我願足矣。”
林炫聽馮虞如此誇讚,臉色有些發紅,忙道:“國城兄過獎了。熟讀經史科舉謀身,是我林家家風。家祖家嚴也是自小便如此教導於我,金榜提民方是正途。這回國城兄入京,所見所聞教我見識了許多往日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之事。難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說,受益匪淺。此番回去,我想與家中商量,學問不放下,一邊到國城兄帳下謀個差使,多多歷練一番,長些見識。還望國城兄成全。”
馮虞大喜:“早就盼兄弟這句話了。”
TXT小說下載網…… 。sinatxt。
朱潛在一旁笑道:“好容易冒出個長工來,日後我也可偷懶幾日,喝點小酒了。”轉頭又對馮虞說道:“大人如今權勢日重,事務繁雜,就我與林炫是萬萬支應不開的。大人也該有個像樣的幕府了。”
馮虞苦笑一聲,說道:“我又何嘗不想著帳下人丁興旺,只是如今士子一心只想著科考登第,除卻幾本聖賢書,世俗經濟幾人通曉?這真正通時務善籌謀的人才往何處去尋?”
朱潛回道:“這人才總歸是有的,只是如何尋來確屬不易。那一抓一把還叫人才麼?大人可曾聽過‘千金買骨’?”
“知道啊。《戰國策•;燕策》所記,郭槐說燕昭王,講了這段典故,有個國君願出千金求購千里馬,卻始終是無著落。有個侍臣自告奮勇去尋千里馬,結果花了五百金買回一具千里馬的骨頭來。國君氣急,那侍臣卻道,連死馬都要花五百金買下,何況活馬?您愛馬這訊息傳出,不日必有人將千里馬送來。果然,不到一年工夫,就有三匹千里馬到了國君手中。”
“不錯,大人說得好故事。我朱潛自問不過是匹駑馬,值不得五百金。不敢請大人效此典故。不過,我有個師兄,倒是有些才幹,別人不敢說,卻是遠勝於我。大人不妨行這一回千金買骨,想必有些成效。”
“哦?你這師兄是何等樣人?”
“在下曾拜在虛齋先生門下求學,資質平平,後因家貧出來做事,便荒廢了學問。我有個師弟,姓陳名琛,字思獻,自號紫峰,晉江陳埭涵口人,生於成化十三年十月十六日,自幼家境貧寒。他五歲開蒙,七歲時與人接談即應對如流。後拜在虛齋先生門下,與易理極有心得,經濟學問也是極好的,行事精明幹練。弘治十一年應福建鄉試,因不肯納賄考官而名落孫山,隨即悠遊山林,結交名士,與理學頗有心得。大人若能遊說此人入幕,強我朱潛百倍。”
馮虞一聽大喜,“不想眼皮子底下便有這等大才!誒,你說的虛齋先生,可是泉州府的蔡清蔡介夫?”
“正是。怎的,大人見過恩師?”
“不曾。只是與人閒聊時聽過介夫先生大名,據說是閩南學問大家,只是其人功業知之甚少。既然你是介夫先生高足,不妨於我細細講說一番。”
提起自己的授業恩師,朱潛可就來勁了。“先生別號虛齋,晉江人。三十一歲中進士,累官至南京文選郎中、江西提學副使。他老人家學通諸子百家、歷代史著,對程朱理學研讀尤精。先生在泉州開元寺結社研究《易》學,全社二十八人,號稱‘清源治《易》二十八宿’。時人稱‘天下言《易》皆推晉江;成、宏間,士大夫研理學,唯清尤為精詣。’正是在先生力倡下,我朝科舉闡釋經義方以朱子《四書集註》為準。先生極重治學開課。官轍所至,隨杖履者數百人。有志之士,不遠數千裡從之。如我與陳琛這般寒門學子,先生不但不收學費,還供給膳宿,添置衣裳……”
說到這裡,朱潛的眼眶不禁有些紅潤,馮虞、林炫二人也感嘆不已。
只聽朱潛又往下說:“先生常教誨我等,學宜養正性,持正行。虛心、涵泳、切己、體察。一身之利無謀也,而利天下者則謀之。先生自己也是為人正直,不畏權貴。當年在江西任職時,寧王朱宸濠慶生,屬下均穿朝服稱賀,唯他一人穿便服,說是為了與朝拜皇上有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