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3/4 頁)
之策相配。”
“怎麼說?”
“所謂兩分。一是軍政分離,軍人不幹政,武官不就文職。如此,文武分明。武將即便是謀反,也無治民之才。難成氣候。二是軍令軍政分離,兵部管軍政,無權調兵。都督府則有權調兵,無權管兵。武將有統兵練兵之責,但無朝廷軍令不得擅離駐地。此外平日所耗糧輜全由兵部調撥。戰事所耗由兵部撥運,無權自行徵用,否則便是謀反。若是糧餉不繼,則問兵部禍國之罪。武將評功全在都督府,升賞則令出兵部。兵部以文官就職,都督府則由武將充任,相互挾制。
至於一調,則是武官在一處任職需有年限,例如五年一遷。如此。既可避免兵將互不相識,又可防止兵為將有。尾大不掉。”
“這輪調之法倒是可行。”“此外,臣還有幾個辦法。如今武官選任,一是武舉,二是積功。如此提升上來的武官,或不失勇武,卻難稱統調自如的將才。臣以為,不如在中樞仿太學規制專設一講武堂,天子親管。天下武官就職升任之前皆須到此進修。首教忠義。輔以領軍作戰之道。如此,天下武官皆為天子門生。忠心上想來是再無慮的。此外,將武官輪訓一番,雖然未必便能出什麼帥才,總歸是能讓多數人有所長進,打起仗來也熟絡各自門道。”
正德是最好來事的,一聽講武堂讓他來主事,想想自己在臺上威風凜凜,臺下萬千武將一呼百應,實在是有趣得很,當即一口答應。“好,這講武堂祭酒一職便是朕的了。”
馮虞卻連連搖頭:“祭酒這名號太不大氣,皇上您還是用個新職稱才好。不單如此,以臣看來,那些什麼司業、博士、助教、直講也太過文氣,統統換過名號才好。”
正德深以為然,便問:“那你看用什麼名號才夠威風?”
馮虞沉吟片刻,回道:“臣愚見,這講武堂祭酒一職不如改稱首長,取首領總長之意。司業則改稱訓導官,丞改稱軍法官,主簿改成執事官,博士、助教、直講等則統稱教官。”
正德眼睛一亮,“這幾個名號大氣許多,朕回去再細想,而後定奪。還有,方才你說多設虛銜勳位,又當如何來做?”
“這個臣略有籌謀,分作兩件事。一個是武職之外另設軍銜。現下將銜分作十一等十九種,駁雜難記,服飾又看不出來。沙場上一隊官軍若是主將陣亡,旁人銜職難辨,便難以接手指揮。臣思忖年餘,琢磨了一套新軍銜,並以肩牌宣示,一目瞭然。”
“哦,細細說來。”
“臣擬以現行九品十八級品級為鑑,將軍銜分作四等十八級。四等由高至低分別為帥、將、校、尉。十八級為大元帥、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另有軍士級別六級,由低至高為下等兵、中等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什長以下授軍士銜,隊長以上授官銜。銜級升遷,一計戰功二靠升職。每級軍銜皆有年限,若是到時不能升銜,便需轉入備役。不能在經制軍中任職。”
正德一下子聽著有些懵懵懂懂,馮虞也不再細說,反正回頭必得呈上細則。“所謂勳位,便是朝廷設恩榮稱號和勳章,懸于軍裝之上,以便立功將士誇示軍功,如此可勉勵全軍將士奮勇立功。臣以為,可依功績大小分設騰龍、雲麾、干城三等上中下三級共九級勳章以表彰大小軍功。不單官兵個人可記功,便是一軍一隊立下群功也可以授勳、賜名、賜旌等方式加以表彰。”
聽了這段話,正德一拍大腿,“妙!惠而不費,掛在身上又好看,這主意好。”
看正德沒有異議,馮虞乾脆又抖出一事:“皇上,臣已試做了一套新戎服,綴上肩牌。皇上可要看看?”
“已是有了樣裝了,甚好,趕緊拿來與朕看看。”
馮虞吩咐一名親兵換上那套制好的戎服甲冑,在正德面前這麼一亮相,正德當即一摁扶手,站了起來,圍著那小兵轉個不停,越看越愛。“好,這套衣裝好看。你看這盔上這……”
“帽徽。”
“哦,這帽徽,金燦燦的,看著就精神。肩上這兩個……”
“肩牌。”
“哦,肩牌,這是個什麼銜級?”
“一日三月,上尉。”
“不錯,果然是一目瞭然,看著明白。日月成徽又與我大明國號相合。好得很。”扭過頭來,正德衝著馮虞冒出一句:“怎麼樣,給朕也弄上一套?”
第二百二十一章 能者多勞
正德要得理直氣壯,馮虞卻一下愣在當場。“這個……皇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