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2/4 頁)
敵如神,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又衝殺在前,陣斬敵酋,英明神武……”這話倒也不能說全然沒譜,可這用詞之猛,激得全場官將各個直起雞皮疙瘩。
馮虞是好氣又好笑,衝了盧安達一拱手。忙插話道:“諸位請坐。這表功之事不忙於一時,本帥自有表章。現下請諸位過來,卻為檢討此戰得失,部署之後我軍行止動作。此役,我軍確是打了個大勝仗,以有力動作迅速殲滅敵軍偏師。直接威脅遼東韃子主力後路,戰前意圖完全實現。可以說,吃了我軍這一記重拳,相信韃子主力只能收兵回撤,方不至落得個全軍覆沒的境地。整個遼境戰事,可說是以近尾聲了。不過,這一戰我軍卻也不能說是完美無瑕。眾位皆是親歷此戰,深有體會,好壞皆可。都說說吧。”
眾將聽了這話,互相對望了一陣,還是李錦先行起身。衝著馮虞敬了個禮,“大帥,且由末將拋磚引玉。”待馮虞微笑頷首,李錦開腔說道:“末將以為,此役我軍大勝,一是勝在佈勢,二是勝在佈局。”
“當初發兵時,曾有援錦、援營州兩條路可走。援錦,也算是卡住要隘。立於穩守之地,卻是正兵應招,平淡無奇。我軍進駐錦州,或將面對韃子主力、偏師兩面壓迫,看似穩招,卻極易下成死棋。走營州一線,雖說路途艱苦供給艱難,卻是出奇兵、搗死**,出其不意迫敵後路。如今想來,不但成算大,且一戰成功便可進逼敵後路,整個關外戰局一舉易勢。”
看眾將頻頻點頭,李錦又道:“其次是佈局。首戰韃子西營,末將受命設伏阻援,未能趕上大仗。不過這一招看似閒棋,卻是極穩妥。若不防這一招,萬一我軍纏戰時韃子中軍來援。必定要吃大虧。這便是攻中有守了。至於次戰。末將受命佈置我軍倉皇后撤之假象。別個不消說,大人只交待一事。將重傷而死的韃子戰俘換上我軍軍裝拋下河谷,假作我軍爭相後撤時失足摔死的弟兄。這一招最能矇混韃子。戰後韃子被俘將領皆提起此節,大惑不解。”
說到這裡,滿堂一陣鬨笑。
李錦落座,緊接著起身的是範長安。“各位,今日兩戰,一師皆在主戰場。若說得失,一時是說不盡,要點卻是兩條。得,把握戰機、當機立斷、以多打少、克盡全功。失,首戰以步軍乘馬與敵野戰,或屬以己之短,克敵之長,首戰損失大於次戰便緣於此。完了!”
有人開了頭炮。眾將也就來勁了。一個個搶著起身發言。有說好地有說壞地。甚至還有爭論得面紅耳赤地。將佐們發言之踴躍、大膽讓一旁地盧安達目瞪口呆。這侍衛親軍也太無禁忌了吧。
半個時辰下來。看看將佐們說得差不多了。馮虞方才起身說道。“諸位。打仗麼。有勝有負。哪怕是常勝將軍。也有失蹄之時。故而。咱們每打一仗。每做一事。只要得空。便要立即點評檢討。勝。要知道自己勝在何處;敗。更要吃一塹長一智。這才能有所長進。越戰越強。方才諸位暢所欲言。講得極好。縱有攻訐。也是對事不對人。這便是功力。便是長進了。本帥聽著心裡頭癢癢。也來說上幾句。”
喝了一口水。馮虞說道:“今日一戰。能得大勝。一是將士用命。二是排程得宜。三是戰機把握得當。這個咱們不用自謙。此外。這一戰下來遭逢強手。一番較力。雙方高下短長一覽無餘。這個需得用心琢磨才是。咱們侍衛親軍。彙集四方精銳。若說單兵戰力。不遜於韃子精兵。又有火器之利。只要指揮得當。取勝當在情理之中。不過。韃子也不是一無是處。相反。此戰對手不愧韃靼主力。將兵用命。悍不畏死。馬上功夫精熟。方才範將軍所說。我軍以步軍乘馬與敵騎兵接戰。確是不當之舉。當時若是下馬整隊。以步制騎。敵軍騎兵陷於纏戰。馬速起不來。反而更易擊破敵陣。”
“此外。首戰敵軍抵抗之堅強也出乎我軍意料。相較而言。我軍外線發動略遲。騎一團扛得吃力。再有當時若不是四面圍攻。而是圍三闕一。將敵趕往我軍伏擊區再一舉盡殲。或許傷亡要小許多。不過話說回來。當時若是恰逢敵軍援兵到來。伏擊軍便要兩面受敵。或許又有麻煩。總之。戰場上情勢瞬息萬變。臨機處置從無萬全。須隨機應變。”
“再說次戰。完全是獅子搏兔。又佔全了天時地利。完勝在情理之中。為將者。識天時。識地理。方能藏於九地之下。動於九天之上。借天地之力而補人力。至於谷口那幾百殘敵。倒不是吃不下。卻是要放他去報喪。如此敵軍主力方能早日迴轉。”
“這一戰。敵我兩軍戰力比較。敵軍騎兵與我軍騎軍戰力相近。步軍若是排程得法、陣型堅強、臨陣不亂。與敵騎兵野戰也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