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服力,也更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
但跋鋒寒與龍葵確信,這次他們絕對是被徐子陵調笑了吧?
“行必為戰備,止必堅營壘。”
經過三天行軍,楊公卿和寇仲的五千先頭部隊終抵達慈澗。慈澗守將右遊擊大將軍郭善才大喜出迎。
經商議後,決定靠城立寨,以加強慈澗的防守力,因背靠堅城,有險可恃,故採立攻擊性的“偃月營”,指揮部所在的中軍居中,兵力二千人,然後再分左右兩翼,各千五人,面向平原。又在偃月營陣前挖壕,深丈五,口寬二丈,底寬丈二,由於口大底小,敵方兵馬掉進去會遭到更大的傷害。
唐軍此時尚未開始攻城,只在離城兩裡遠處的丘陵高地設立木寨,大興土木,為李世民大軍作好攻城前的準備工夫,估計其兵力在一萬至一萬五千人間。
日落西山,天地一片蒼茫。
52迴轉
當寇仲氣沖沖地穿過城門時,守門軍士皆是肅然致敬,士氣高昂。
跋鋒寒看著寇仲這副模樣,心知不妙。他的劍上尚且還沾著上一陣衝鋒的血跡,但神色卻平靜如水。
“這一仗打不成了。”龍葵鎮定道。
身邊的徐子陵緊緊握著拳,目光湧動,悲傷的神色一閃而逝。因他已然瞧見,在寇仲的身後,那個窈窕清麗的身影,太熟悉,而她出現在此處,卻讓他絲毫生不出重逢之喜,只有無盡的苦澀。
“因為她?”
龍葵微笑道:“雖然我不知為何,但她應是李世民的說客。”
“就如那時的巴蜀一樣。”徐子陵啞聲道,“以王世充膽小多疑的性格,一旦對寇仲生出懷疑,定會退守洛陽,但若慈澗一失,等若壽安與伊闕亦拱手讓人,如此一來,必然迫張鎮周降唐。”那麼,守住洛陽就再無希望。
寇仲匆匆走上城頭,見到三人關切的目光,不禁頹然一笑。
徐子陵見他如此上前拍拍他的肩膀道:“如何?”
“他孃的只是師妃暄邀我單獨一敘,王世充便怕了!他道要退守洛陽!”
果然如徐子陵所料,王世充見師妃暄竟獨自來見寇仲,頓生不信任之感,須知王世充乃是魔門中人,對於慈航靜齋的忌憚甚至大過寇仲!
寇仲苦笑道:“師妃暄道洛陽乃是李世民最佳的機會,長安的形勢不容樂觀,她將會在李世民攻下洛陽之後,勸李世民在洛陽自立為主,她前日居於長安,已然發覺魔門動靜不小,恐怕李氏已為魔門蠶食。”
“即便這樣她也不肯放棄李世民?”龍葵奇道:“她究竟是有多看好多信任他?”
徐子陵身軀一震,“若是李世民在洛陽自立,李唐多半精兵良將皆是李世民麾下,且他在李唐兵士之中威望甚高,恐怕李淵父子形勢不妙。”
跋鋒寒卻冷笑道:“師妃暄雖是聰慧女子,但在此事上未免不智,戰爭非是這麼簡單的事情!這些李唐兵士的家人多半還在長安城中,甚至李世民的妻子妃妾亦然,他怎可能下定決心在洛陽自立為主?即便他能捨棄親情,但手下諸將亦非都是無情之人。”
一旁的楊公卿思忖道:“若是李世民在洛陽擁兵自重,不肯歸去長安,李淵必然忌憚於他,恐怕並不會隨意對他的家人出手,但他手下諸將的親人就未必有如此好運了。”
寇仲搖頭道:“她一心要救李世民罷了。若是李世民打下洛陽,要有不回師長安的藉口,必然便是我的少帥軍了。師仙子這次對我寇仲竟是如此不留情面!”實則已是第二次了吧?上一次在巴蜀,她一言改變解暉的立場,又差點將徐子陵拉離寇仲的身邊,即便是寇仲這般絕對與小雞肚腸四個字扯不上關係的人,心裡也有了幾分惱怒憤恨。
徐子陵只是沉默,他知道她有她的立場,而她的立場從一開始似乎就與他的兄弟背道而馳。而他,原想站在中間,順著他渴望安寧和平的心,但如今卻容不得他。
寇仲是他的兄弟,一世人兩兄弟,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拋下他獨自前行。
“如今我們只有回彭梁去。”徐子陵道:“只有打下江都,少帥軍方有一線生機。”
寇仲點點頭,看了看徐子陵,欲言又止。
徐子陵搖頭道:“無妨,她與我們本就不是一路人罷了。”
寇仲嘆了口氣,“王世充退兵尚有十幾日的時間,我們去長安罷!即便他對我不仁,我卻不能待他不義!那裡尚有一個石之軒在等著我們,走罷!”
坐在城牆邊的龍葵微微一笑,夜色裡一身鮮紅的衣裙顯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