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頁)
的夠嗆,即便是李想這種身強力壯的大小夥子,這麼一整天折騰下來,身子骨也和散了架一般。
不過這一整天的遷墳儀式舉辦的都很順利,到是沒出什麼紕漏。安墳完成後,李想請來的四位大師父就會繼續做法事,而且一直做到七天之後‘圓墳’的日子。當然,這四位大師父的法事也不是白做的,在遷墳儀式啟動之前,李想已經給每個人包好了五千塊錢的大紅包。當然,那幾個幫忙的,李想也早就準備好了每人五百塊錢的“紅包利事”。至於功勞最大的曾舅姥爺,李想同樣包了一個一萬塊錢的超級紅包。
這紅包利事可是不能少的,因為自古相傳,在遷墳過程中所做每項法事,福主也就是東家均要事先給師傅利事(紅包),使其帶著〃喜悅〃的心情去做,如果帶著不滿意的心情去做,有可能出現相反的效果,這樣會給福主或施術者帶來兇禍。而滿意喜悅即是福,大家要的都是財福,所以事主的紅包是不可以少的!而一些事主藐視風水師,一些心胸狹窄的風水師則暗下殺手,給事主日後帶來不必要的災禍!
李想可不想一件好事因為一點小錢就變成壞事,因此這紅包利事給的也是相當痛快。
第一七六章 準備工作
在華夏,遷墳歷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兒,自古以來便分為“算日”、“獻祭”、“換棺”、“行棺”、“落棺”、“遷畢”、“問安”等七步。
說得詳細點兒,“算日”是擇良辰、選吉日行遷墳之事;“獻祭”是驚擾地下亡魂之前,先宣讀祭文、告明原委、獻上祭品,以表歉意;“換棺”指開棺之後,給先人遺骨換上新衣,再行裝入事先準備好的新棺之中;“行棺”便是後世子孫披麻戴孝、遍撒紙錢,運新棺至新的埋骨之所;“落棺”是指將成殮遺骨的新棺落入新的墓穴;“落棺”之後,填土立碑,叩拜大禮行完,便是“遷畢”;最後是“遷畢”之後七日,需到先人的新墓前“問安”,看在新居內是否安好,有無不滿意之處;也就是所謂的圓墳。這七步缺一不可,否則,親人在新地界兒不得安寧,免不了夜間託夢,驚擾陽世之人。
當然,在這七步之前,還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比如說新金櫃的打造,這新金櫃,指的就是新棺材。早些時候華夏還不興火葬,因此人死後都是直接裝棺直接埋入土中,現在要遷墳了,必然要重新打造一副新棺材才成。
打造棺材最好的料子莫過於傳說中的陰沉木了,可惜那玩意兒你就是有錢也搞不到。當然,除了陰沉木之外,還有金絲楠木,不過那玩意兒和陰沉木差不多一樣稀罕,要不然清朝的那幾個皇帝也不會為了給他們自個兒修陵墓而去挖明朝的黃陵去,實在是因為金絲楠木這東西早在明朝的時候就被砍伐一空了。
沒有陰沉木和金絲楠,咱就退而求之吧,李想給自個兒的爺爺奶奶以及老爺爺和老奶奶打造的棺槨,都是用上好的檀木打造的。現在才93年初,檀木還不像二十年後那麼珍貴,而且二哥馬軍家族裡有個叔叔就是專門做木材進出口生意的,透過馬軍,李想才搞了一些大葉檀。至於小葉檀,那玩意兒和金絲楠差不多,李想承認搞不來那東西。
大葉檀也是很不錯的料子了,在古時候,除了皇帝王爺之外,那些高官們死後基本上都是用檀木做棺槨的。僅僅是這四副棺槨,就花費了李想十好幾萬,這個錢是李想自個兒出的。這是必須的,李想前世雖然不太信這個東西,可重生了一次,你就是不讓李想信,李想自個兒心裡也嘀咕,於是這才大張旗鼓的給自個兒祖宗搗鼓一個最豪華的新家,算是求個心安吧。
做好新金櫃,還得有新墳啊。不過這個早就準備好了,李想的那個身為大牌地師的曾舅姥爺,早就把點穴的事情做好了。新墓園子是六爺爺和地師先生親自點的,地上風水和地下風水都很不錯,新墳最忌諱的幾大忌都沒有。
所謂新墳的幾大忌,指的就是忌見惡水(俗稱軟錐),因為衝死者背部位,對後輩多有不利趨勢;忌見硬塊石頭(俗稱硬錐),以示後輩窮而硬,此也稱為犛牛地;忌見螞蟻(俗稱活錐),因螞蟻吃掉死者的骨肉,對後輩有害無益;忌見棺上加棺(谷稱死錐),此兇對死者害處較大或對地師有害;忌有寒風洞,試探有無風洞方法:用燭點燃對著洞口,如燈頭不動則可用,如燈滅為風洞,用則必殃(應災之人事按砂水吉凶斷)。如此井可用則再嗅味,如乳味則為貴地,定財官印及子息必佳,有異味則有吉也減力。
新墓園子裡面修葺的新墳都沒有這些忌諱出現,這說明地師先生點的陰穴非常好!而且新墳的修葺,即便是李想這個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