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來,再募集民戶、成衣店連夜開工,再加上軍器監的工匠一起,二十萬冬衣,半月可就。然後再叫薛向從江準諸路調集棉布過來售賣。那麼就可以先應這個急了。”呂惠卿笑道。薛向是六路均輸使,總管新法中六路均輸法的實踐。
文彥博皺眉道:“十萬匹棉布,要多少錢?再說馬上入八月,薛向有三頭六臂,現在才徵調,十月之前這些布進京是不可能了。唐家棉紡行的棉布沒有了,老百姓怎麼辦?到時布價定然飛漲。”
呂惠卿笑道:“我就不信薛向沒有一點儲備。唐家在江準積屯的棉布棉花,也決不會少。若朝廷再敦促唐家租用官私船隻向京師調運棉布,或者讓薛向先向唐家借一點先供給京師,當可解此困。”
王安石不經意的看了石越一眼,問道:“子明,你以為如何?”石越和唐家的關係,眾所周知。
石越琢磨著呂惠卿的話,不知道他打的什麼主意。除了讓薛向向唐家“借”棉布這個主意不利於唐家之外,別的似乎都對唐家有利。這呂惠卿就這麼好?見王安石相問,石越連忙答道:“這也未必不是一個好辦法。不過如果僅向唐家一家買,只怕招惹物議,不如多向幾家買比較好。”
王安石點點頭,道:“也好。不過‘借’就不必了,薛向如果不夠,向唐家買便可,免得招惹物議。朝廷連這點事都辦不好,我輩有何用?”
會議結束之後,石越婉拒了馮京的邀請,急急回到賜邸。他實在不明白呂惠卿是什麼意思,有一個自己捉摸不透的對手,讓他感到很不舒服,所以非得弄明白不可。
剛進家門,才吩咐了侍劍去請唐棣,就見潘照臨迎了出來,一面笑道:“公子,你看看誰來了。”
一個笑嘻嘻的聲音傳了過來:“子明賢侄,別來無恙。”
他抬頭一看,不由愣住了,“唐二叔,你怎麼來了?”站在他前面的,正是胖彌陀一樣的唐甘南,此時正笑嘻嘻的向自己打著招呼,身後站著兩個人,一個是唐棣,另一個是十六七歲的小男孩,身著一襲雪白的絲綢長袍,腰間扎著黑色的綢帶,顯得英氣勃勃,長相不象唐甘南,倒有幾分象唐棣。
見石越打量著這少年,唐甘南衝那個少年笑道:“康兒,還不見過子明兄長。”原來這個孩子就是唐甘南的次子唐康,表字康時。
唐康上前幾步,揖禮道:“唐康見過兄長。”眼睛一邊不安份的打量著石越,石越在每個少年的心目中,都是一個傳奇。
石越連忙牽起他的手,笑道:“一家人,不用拘禮。來,進屋談。”
眾人進座坐好,石越問了唐康幾句話,見唐康答對落落大方,心裡便有幾分喜歡這個孩子,因笑道:“二叔,康兒他日必成大器。”
唐甘南咪著眼睛笑道:“他能不能成大器,就看賢侄你的了,我把他送到白水潭,就算偷了這個懶,這孩子就交給賢侄和長卿調教了。”
石越笑了笑,“二叔放心,少不了還一個少年進士給你。”
眾人哈哈大笑。
唐棣因笑道:“說到少年進士,倒真有一個出色的。”
石越好奇心起,端了茶先不喝,停在手中問道:“毅夫說的又是何方英傑?”
唐棣笑道:“此人與我同榜進士,姓蔡名卞,聽說是王安石的學生,十二歲中進士,比他同時中進士的族兄蔡京要年輕十多歲,現為江陰縣主薄,今年亦不過十四歲,任上推行改良青苗法、合作社,興修水利,端的是個奇才,當地百姓把他和甘羅相比。”
第九章 呂氏復出(9)
石越自然知道蔡京和蔡卞,一個是千古奸相,對北宋的滅亡負有重要責任,一個是王安石的“愛婿”——不過現在還不是——王安石幼女待字閨中,他倒是知道的,只不過他不知道女孩子他已經見過了。然而此時聽到蔡卞不過十四歲,亦不由咂舌驚歎。
唐甘南笑道:“這個蔡卞我也知道,江陰縣的幾個錢莊,我們都是和本地計程車紳聯合建的,有一家錢莊利息高了點,被他當天就給封了。罰了三千貫,真是雷厲風行的人物。他堂兄蔡京在錢塘,和夷人打交道,雖然有幾分才具,不過貪財愛色,沒什麼風評可言,我們就送了不少錢給他。此人吃東西最是挑剔,說起來子明你的排場比起他,就遠遠不如了。”
“蔡京,呵呵……” 石越搖了搖頭,心裡有幾分好笑。
唐甘南因說道:“其實子明你也不必如此簡陋,買幾個女孩回來侍侯,家裡的家丁也要添幾個,多少要有幾分天子重臣的氣派才好。你看馮當世,那種排揚,是宰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