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見項梁沒有再堅持讓項羽進來,狄風感覺自己的話在歷史上起了作用,立時充滿了信心,認為歷史上的悲劇,也不是不能改變的,關鍵看怎樣去改變。
',!'
 ;。。。 ; ;
第十六章 初為謀士
本來要用刀說話才能獲得的權力,被狄風幾句話就解決了問題,這時項梁的心裡,對狄風增加了幾分好感,也覺得狄風別看人年輕,卻有謀略和頭腦,不似自己的侄兒項羽那般,就知道動粗。
而此時殷通,對狄風也產生了感激。因為他為官多年,頗懂察言觀色,雖然他自感與項梁交情深厚,可剛才一見項梁的臉色陰沉,就知項梁對他已動了排斥之心,若不是狄風插言,也許他就會死於好朋友的劍下。
“人心啊人心,真是難測啊!”殷通不由得在心中感慨道。
可事已至此,又能怎麼樣呢?殷通也只有認了,要怪就怪自己識人不明,交友不長眼睛,怪不得別人對你心狠。
這時項梁倒是有些心滿意足,春風得意,覺得自己沒費一兵一卒,也沒有刀鋒見血就掙得了起義的指揮權,這種便宜哪裡找去!於是想了想,便對狄風吩咐道:“去把項籍叫進來,咱們共商大計。”
狄風走出郡署後堂,來到大門前,項羽正在門口打轉轉,一見狄風出來,便上前問道:“狄兄弟,我叔父跟殷通談的怎樣?需不需要動手殺了這個庸人?”
至此狄風才明白,原來項梁與項羽早就定下要殺郡守殷通的事,只是沒有告訴他而已。看來多讀書,便會多明事,哪怕是幾千年前的事情,也會盡收眼底!狄風在心中也感慨了一番,之後將項羽拉到一旁,低聲說道:“郡守已交出一切權力,響應起義之事,全權由項叔指揮,聽從項叔的安排,郡守甘居項叔其下,籌備軍需糧草。”
“好,太好了!其實我也不贊同叔父殺掉殷通這個朋友,只是叔父總怕這個殷通是我們起事的障礙,才事先吩咐我見他的眼色行事,將其殺之!既如此,我們也算又多了同心協力一位朋友。”
看來這項羽果是性情中人,絕非莽夫一個,難怪一千多年之後的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會用詩來懷念他!因而狄風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認為不但好官殷通需要拯救,面前這位項羽,其實也應完全需要拯救,絕不能讓劉季那個流氓,改名叫劉邦之後,以為他脫了馬甲,別人就不認識他了!要知流氓就是流氓,即使他做了皇帝,又能怎樣?還不是流氓一個?只不過人們和那些歷史學家太相信成者王侯敗者寇罷了!就知道人云亦云,不敢用良知說話,因此才把劉邦這個流氓,捧成了一個會識人用人,又具有雄才大略的什麼漢高祖皇帝!
這般作想了一回,狄風似乎想起了什麼,突然朝項羽問道:“項兄,我聽說項叔曾教授過你兵法,但你只學了沒幾天,就不願意學了,只想學萬人敵,可有此事?”
項羽聽狄風這樣問,哈哈笑道:“確有此事,狄兄弟怎麼也知道這事?是我叔父告訴你的吧?什麼太公望《六韜》狄風公《三略》,什麼司馬穰苴的《司馬法》孫武子的《孫子兵法》,我對這些沒興趣,我就知道力拔山兮需力氣,打架要贏靠拳頭,倘若你力氣不大拳頭不硬,你就是再知兵,也僅是紙上談兵,就像趙括那樣,自己不但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且害得趙軍四十萬人盡數被秦將白起坑殺!”
狄風沒想到項羽會說出這樣的話來,認為項羽所說,不是沒有一點兒道理,因為只有知兵又善戰,才是上上之策。
想到這裡,狄風感覺自己很悲哀,因為讀書,卻荒廢了自己所習練的武術,即使自己在兩千多年後能考上公務員又怎樣?自己能像諸葛孔明那般羽扇綸巾又怎樣?還不是隻懂運籌帷幄,卻不能上陣殺敵,繼而也就謀得一份職業,卻要被那些貪官汙吏**分子呼來喚去,想為百姓謀事都難!還是南宋詩人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中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況唐朝開國初年,歐陽詢在他所主編的《藝文類聚》中也曾有論:仰觀象於玄表,俯察式於群形。也就是說,只有知己知彼,才會看清自己,而不讓自己成為一個廢材,有才不得展,有志不得伸,最後碌碌無為死去,黃土一丘草沒了!
世間曾經有言:細節決定成敗。豈不知你把細節做得再好,再做得滴水不漏,可你沒有大胸懷、大包容、達則兼濟天下的品質,無非也就是匆匆的過客,歷史不會記得你,哪怕你的骨頭都已經爛成了灰燼!
“生為人傑,死亦鬼雄。”其實何嘗不是對人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