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些名字,有一些人物,我已回憶不起,然而,他們可能曾經使我心跳:健忘的人和被遺忘的人的虛榮啊!對夢幻和愛情說:‘再生吧!’這不足以使之再生;人們只能用金枝開啟影子國的大門,而要折到金枝,非一隻年輕的手不可。”
一直是喜歡夏多布里昂的,喜歡他那種天風海雨般的輝煌的文字。有人說,夏多布里昂也許是能在浪漫主義的激情中保持冷靜的唯一的作家。他有著古典主義的均衡感。說得很是。這個初秋,我在重讀他的《墓中回憶錄》。
準確地說,在我身上,更多的是開始體會歲月的涼意。是涼意,還不是寒冷的感覺。涼意是很舒服的,如同現在秋天這個時令。想,哀樂中年的含義就是,不熱情但同時很愜意地迎接虛無的降臨。這是一個好的中年的開頭。
八月十四那晚,我和兒子拉開窗簾,一起躺在床上看掛在窗前的月亮。兒子翹著腳,手枕在頭下,很思考的樣子。他可能又在想他最近一直思慮的那個問題:什麼時候才長大啊?他剛又掉了一顆門牙,嘴裡的感覺怪怪的,有點鬱悶。時間對於他來說是太慢了,蝸牛爬似的,好不容易才爬到二年級,連乳牙都才只掉了三顆。我問過兒子,如果媽媽會魔法,就可以把你重新放回媽媽肚子裡去,你願意嗎?他嘆口氣,算了吧,好不容易長這麼大了,重新再來好麻煩哦。我很理解兒子。我在他這個年齡,漫長的時間漫長的童年,的確是一個很難受的問題,而且,無法解決。
沒有月亮的中秋之夜,我寫了一些字在筆記本上:
“嗅到××的味道了嗎?
有點酸;酸是鹽酸的那種酸,不是醋的那種酸
還看得到它。在面板下面三毫米的地方,微微發藍
乍看之下,會以為是靜脈
不,其實是××
××三毫米上面的那張臉笑得非常甜蜜
總是這樣的
××的人笑容甜蜜”
我說不清這個“××”具體是什麼,它應該是一些可以不斷置換的概念吧,類似於“懷念”、“遐想”、“遺忘”“成長”之類的吧。
2005…9…22
2005…10…20
//
………
書寫癖
………
我有記筆記的習慣。筆記的內容包括簡單的日誌和讀書隨感,這分別給我帶來兩個好處,一是,某年某月某天,我在哪裡,在幹什麼,一查筆記就想起來了。第二個好處是,讀書隨感有利於寫專欄時尋找題材和刺激靈感。倒不是說讀書隨感本身有這個明顯的作用,而是我的讀書隨感裡面常常夾雜著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這些句子是偶然得之又被我隨手寫下的;若沒有記下來,它們也就沒了,消失了。這些句子才是我的寶貝。我覺得,寫專欄的人若沒幾個這樣的破本子,那這活兒幹起來就輕鬆不了。反正我是這樣的。
這是擺在面上的兩個好處,其實,從它們的反面看,也都算不得什麼好處,說不定正好相反。日誌的作用其實稀釋了記憶中濃烈深刻的部分,它讓每一天有跡可尋有案可查,也就無趣了,實際上我們很多時候願意這麼想想,“咦,那是哪年的事呢?冬天還是夏天?……”人生要那麼清晰幹什麼,曖昧一點,模糊一點,其實更有意思。記讀書筆記似乎更應該批評,有朋友就對我說,你這樣讀書會讀僵的,讀書應該過濾的,讓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留下來——留在腦子裡,不是留在本子上。
沒錯。但我還是每天記上幾筆,日誌和讀書隨感。
其實,我是喜歡書寫的那種感覺。不是寫作,寫作是在電腦上敲字。我說的是書寫,筆尖在紙上行走的感覺。雖然我的字見不得人。
書寫是一種瑣細的享受。要是想進一步滿足瑣細的要求,比記日誌和讀書隨感更有意思的是記賬。我很喜歡記賬,但一天能記的就那麼幾筆賬,不過癮,於是我儘量把每天的賬記得很細,如果遇到幾毛錢一筆的賬,我就特別高興,比如給孩子買了糖,我記下:“棒棒糖0。5元。”愉快得很啊。其實,記不記賬跟日常用度沒什麼關係,該買什麼還是就買什麼,不該買的絕不掏錢包,反正我不是亂花錢的人。這純粹是記賬本身給我帶來的快感。有時想,要是開一個幹雜店,那一天得有多少零碎小賬可以記啊,太爽了。
按理說,像我這樣的有書寫癖的人,應該寫日記的;但,我是不寫日記的。我這裡所說的日記就是大家一般理解中的情緒記錄似的日記。情緒這東西,最沒譜,最善變,也最沒意思,都是些靠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