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擊聲更加悠長了,有時候甚至通宵達旦。
趙老師早出晚歸,寧醫生更是沒時間,買菜的任務落到我身上,好在不遠處有個零散的賣菜地攤,菜樣不多,可比較新鮮,有時候實在沒空,我會提前一天跟老鄉小吳打聲招呼,讓她去菜市場買菜時順便代勞。雖說趙老師改頭換面了,趙家的生活也沒大改善,有時候寧醫生會譏諷一句:到年底我看你掙不來以前工資的一半。
北屋夫婦為了平淡的生活而繁忙奔波著,我這個保姆也真正領會到做飯帶孩子的辛苦,好在中午僱主夫婦都在單位吃飯,午飯我一個人很容易打發,趙老師把做好的拉麵放在冰箱裡,放上幾棵青菜做拉麵吃也不耽誤帶孩子,可跟在警察家相比,我屬於重苦力了。
今天東屋的小媳婦沒像往常一樣跟丈夫去外面烤紅薯,東屋小兩口一向是早出晚歸,我很少跟他們照面,他們像是屬於這京城黑夜的人,將所有的時光都打發在那輛三輪車上,隨軲轆而轉動。我抱著孩子在院子裡練習走步時,小媳婦走了過來,手裡拿著一個撥浪鼓到了我身旁逗著孩子玩。她看上去跟我年紀相仿,身材不高,卻很壯實,面板黝黑,是典型的村婦形象。我們一邊逗著孩子,一邊說著話。我問她今天怎麼沒出去。她說身體有些不舒服,這幾天老想吐,怕是懷孕了。女人在知道自己有身孕時,一般都會欣喜,有種即將成為人母的自豪感。但她卻愁眉苦臉的,看不出一點高興的樣子。看在眼裡,我也沒想多問,她自己小聲跟我說:我們還沒結婚哩。我明白她憂愁的原由了。在城市未婚先孕那是新潮,可同樣的事擱到鄉下,那就是醜聞了,挺著肚子出嫁,即便在現在的鄉村,那也是見不得人的事兒。那就趕緊結了唄。我說。小媳婦搖頭說,他們家連個睡覺的炕都沒有,咋結啊?一大家子四代人擠在一個小破窯洞裡。未出家門前,我一直以為家鄉貧瘠的土壤讓人看不到希望,可等進了城,我才發現家鄉並不是自己想像中的貧窮,至少能填飽肚子,住上瓦房,而聽到耳裡的才是真正的貧困,肖老師描述的大山,小媳婦說到的窯洞,讓我感受到大江南北的另一片土地上的貧瘠,也正是為了逃避那些貧瘠的土地,人們才從四面八方擁到這遍地黃金的混凝土裡淘金。殊途同歸,小媳婦開始埋怨起自己的男人來,說自己當初也有份不錯的工作,在一家西北面館做服務員,包吃包住,一個月能掙到四五百塊錢。可自從跟了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在外面賣紅薯,除去房租和日常開銷,兩個人能掙到手的還不到500元。指望這點錢將來回去開新窯洞安家,不知要熬到猴年馬月了。雖說對男人有抱怨,可在我問起他們怎麼認識的時,小媳婦談起來,一樣聲情並茂,流露出陶醉:那是個冬天的早晨,他運氣太差,剛一上街就被城管逮個正著,結果什麼都沒了,帶著一身黴氣坐在我那個麵館裡吃早餐。等我過去結賬時,他一摸口袋,連5元錢也湊不齊。小聲跟我解釋說,自己是賣紅薯的,沒開張就遭遇城管了,才賣出一個去,就3元錢,讓我給他墊上兩塊,明天還給我。我一看他挺老實的一個人,不像撒謊,說話又是老家那邊的口音,就信了,沒跟老闆聲張,自己給他付了5元錢,說3元錢留著回去當車費吧。原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了,只當幫老鄉一把,也沒指望他還錢。可第二天一早麵館開門,他真就在門旁等著我,還我錢後一直道謝。此後,他成了我們那裡的常客,每次過來都送我一個紅薯,結果我就被一個烤紅薯的拐到這裡了。小媳婦的故事濃縮在一個烤熟的紅薯裡,皮黑但肉香,讓我很受感動,也許在這寂寥的都市裡,像這類紅薯牽連出的愛情故事,給許多異鄉人帶來一絲色彩,苦澀裡透出甘甜來。
阿蓮的故事 48(2)
中午吃飯時,她執意讓我跟她進東屋,她說自己老反胃,煲了紅薯稀飯,讓我一道吃。東屋跟西邊的佈局差不多,只是亂糟糟的,滿地都是腐爛了的紅薯。她說天氣熱了,買來的紅薯容易變質,又捨不得扔掉,挖去壞的部分,還可以做稀飯吃,讓我別見怪。稀飯做得很地道,甜絲絲的,我一連喝了兩大碗。在我喝稀飯時,她幫我接過了孩子,說寧醫生剛開始準備叫她過去帶孩子的,可自己的男人沒同意,說再苦再累也不能給人家當保姆,情願賣紅薯,真是死心眼。聽到這話,我口裡嚼出苦味來,他男人對保姆的貶低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一樣是勞動,保姆卻不如一個烤紅薯的。小媳婦吃完稀飯,又跟我談起身孕來,說要不要孩子自己一時還拿不定主意,想聽聽我的意見。我說這事我可不敢亂說,讓她直接找寧醫生,她是醫生,就算不要孩子,也要向醫生討教主意。小媳婦搖頭說,這院子裡的人都以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