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第2/4 頁)
官員們這才知道手上的紙原來是關乎到銀子的。
“武義侯,您……這是何故要交銀子?”馬上有官員質疑,劉愈看了那官員一眼,應該是禮部的,他不記得是哪位,臉挺熟。
“何故?”劉愈冷笑道,“本侯可回答不了你們這問題,要問就要問問諸位家中的公子了!竟敢到皇宮門前來搗亂,活膩歪了吧?現在,要你們交點銀子把人給‘贖’回去,記得,這是給你們一點小小的教訓。想不交銀子也成,那貴家的公子就在宮門口等著,沒吃沒喝的能堅持幾天算幾天吧,聽天由命,本侯也算仁至義盡了!”
官員們大眼瞪小眼,這怎麼好端端的一次鬧事,就扯到銀子上來了,一交還要交幾百兩上千兩甚至是幾千兩。官員們互相望了一下便明白,他們要交的銀子數量是不同的,也跟他們在長安城中的勢力以及他們的祖產有關,那些大家族交的就多,而小官小吏的交的就少。
本來有幾個想哭窮的,但見到劉愈兇惡的面相,話也給噎了回去。沒辦法,只好乖乖回家準備銀子。(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一章 生財有道(下)
朝廷缺銀子,原本看似富的流油的商貿司也被榨乾淨,朝廷還欠著長安城大商賈很多銀子。拿不出銀子來賑災,而這些鬧事的學生恰恰給了劉愈這樣一次斂財的機會,讓劉愈可以藉此事把要銀子的手伸向這些平日裡養尊處優的長安門閥家族。
這些世家子弟,雖然名義上也是儒家學者,但畢竟他們背後有政治的背景,那他們儒者的身份就不純粹,劉愈也就無須為得罪他們考慮後果。一轉眼,劉愈就把手伸向了這些人背後的家族,反正劉愈正愁沒銀子賑災,這竹槓不敲白不敲。
官員們從皇宮回到府裡,本來還想互相商討一下看能否拿出措施來應對劉愈的“卑鄙之舉”,可在一些沒立場的小官小吏交了銀子之後,其他的大家族也不得不趕緊籌措銀子。但凡皇宮門口有學生被“贖回”,其他的學生就會坐不住,畢竟他們在皇宮們偶一呆一整天,飢渴難耐,天又冷,這心勁一過去,誰當皇帝在他們看來已經無所謂了,熱炕頭比政治立場更有誘惑力。
因為朝廷這次“獅子大開口”,各門閥家族又不想破財,因而很多家族在籌措銀子上缺斤少兩,本以為朝廷睜一隻眼閉一隻也就過去了,只要讓朝廷敲了竹槓,朝廷也就罷手不管了。誰知道負責此事的韓升很不好說話,不但讓這些家族拿銀子來,還要將作了記號的紙拿過來驗證,而且有根有據容不得他們抵賴,但凡有對不上號的地方。缺的部分要兩倍補上。
韓升也明說了。如果不補。就不是贖人,而是贖腦袋。
這些世家門閥都知道劉愈是一群渾人的頭,又是現在亂國的賊首,跟他過不去就是跟自己過不去。這啞巴虧他們不吃也要吃。
以至於到最後,他們怨恨的不是貪財聚斂的劉愈,而是出主意讓太學學生在宮門口靜坐抗議向朝廷施壓的人。最後朝廷沒動搖,也沒激起民眾的響應,反而是被劉愈坑了銀子。
等下午把各家贖人的銀子收上來。韓升讓人點算清楚了彙報給劉愈,劉愈臉上帶著幾分奸詐的笑容,道:“不錯,一百多個人,就能籌十萬兩銀子,這些官還挺富的。”
韓升對劉愈沒為難那些學生還是感覺很欣慰,笑道:“先皇在世時,禮待官宦,這些家族光是每家的土地就有幾十頃,還不算俸祿和俸米。”
劉愈點點頭。這年頭,一頃有一百畝。光是他被封為前鋒將軍那會。就從朝廷那裡領來了幾百畝地,以後再立個功什麼的,兼併點土地什麼的,要幾千畝地也不難。這還不算灰色收入,光是這制度下的**就已經讓人擠破頭要來當官,所以說這年頭想做生意發財,還不如直接當個官,權財是伴生的。
“才十來萬兩,還是不夠啊!”
劉愈嘆口氣,若有所思地掐著手指頭,一旁的韓升臉上稍顯尷尬,他猜想劉愈又在打其他人的主意了。
果然,劉愈把贖銀的清單合上,對韓升道:“先前不是跟禮部的人商議過太學院的擴招了嗎?有什麼結果?”
韓升一笑道:“還能有什麼結果,要招多少人,其實就是一句話的事。”
劉愈嘿嘿一笑道:“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咱現在整天愁沒銀子來賑災,想著怎麼省錢,怎麼節流,這思想本來就是錯的,韓老哥,這次咱就好好開一次源。馬上叫人去城中張貼榜文,就說以為太學院不但接受官家子弟入學,還接受一些貧家子弟,只要是學的好的,都可以來太學院讀書。如果其他學的不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