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3/4 頁)
“畏罪自盡”!這是劉愈在政治權利鬥爭面前第一次痛下殺手,他也不得不如此,否則劉氏一門將遭受慘禍,他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是對是錯。(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八章 夾縫
嚴格來說,這還不能算作一次叛亂,因為六皇子蘇堅除了手上有一份劉兆的信函,他還一句話都沒說,就在自己的府裡一命嗚呼。黃泉路上他一定會很鬱悶,他的幾個兄長謀反作亂最多隻是被軟禁,活的好好的,而他被軟禁的第一天就遭人滅口。
劉愈是不得不如此。
以前的叛亂,那是事不關己,懷柔政策反而可行。這次關係到定國侯劉兆,他的老父親,若是劉兆謀反的罪名被坐實,連劉愈也會跟著遭殃,他必須為自己的小命著想。不是六皇子蘇堅死,就是他劉愈活。
當然這次叛亂所涉及的皇子,也並非只有蘇堅一個,那些年幼的皇子跟著攙和的,也一併被囚禁,而劉愈將定國侯的信件燒燬之後,也詳查是否還有其他的證據留下,他不能讓任何罪證指向劉兆。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劉兆的覺悟,在知道蘇堅死後若是劉兆還繼續執迷不悟,神仙也難救。
好在劉兆不是頑固不化,邊軍在距離潼關三百里的地方停下,不進也不退,就好像在等待什麼時機。新皇的鑾駕也成了驚弓之鳥,怕劉兆猝然發難,整個中軍不敢靠近潼關,只是暫時駐紮在洛陽城。
劉愈越來越搞不懂劉兆,錯都錯了,還死不認錯,當初選擇袖手旁觀就該想到有一天這場戰事會決出勝負,不論是新皇或是淮王,在平定天下後都會拿他這個隔岸觀火的定國侯開刀,可惜他開始還是毅然選擇旁觀,理由還是那麼大義凌然的抗擊突厥。現在突厥人沒來。天下倒是早早平定了。劉兆才開始狗急跳牆。已經晚了。
劉愈很想親自去規勸劉兆,但現在也知道不合適,只好找另一個人,劉愈的大哥劉賀。
劉愈回了趟家,許久沒回家,家裡人都對這個朝廷的大功臣格外重視,全家人出來迎接,但劉愈也只是找了劉賀。私下裡說了這件事,這令劉愈的二哥劉亭很不滿意。劉亭在長安城中已經被閒置了很久,在朝中也不得勢。
“十二弟,父親大人是何脾氣,你應該最清楚。”劉賀聽到劉愈的建議之後面含憂色道,“能聽進去,他也不是我們的父親了。”
定國侯過了年已經六十四歲,而劉賀已經年過四十,連劉賀都勸不動劉兆,那也不能指望別人了。
“為了劉家興衰。大哥還是應該去試試。”劉愈認真說道。
劉賀點了下頭,似乎在斟酌如何跟劉兆去說。現在整個劉家的命運都放在他一個人身上。等劉愈和劉賀從內堂出來,家中的一些長輩臉色難看,這對兄弟居然私下裡商談不透過家裡人,好像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情。
“有些事,不便說明。”劉愈臨別時說了一句,連頓午飯也沒在家裡吃。
現在鑾駕被定國侯率領的邊軍阻在洛陽城,要是不盡快解決,那邊隨時都可能開戰,到時候想挽回也不可能。劉賀要馬不停蹄地往潼關的方向趕去。
…………
長安城一切都還很安定,在四公主蘇碧的協調下,整個長安城並沒受到這場爭奪天下戰事的太多影響。甚至到年前戰事最緊迫時,也能做到夜不閉戶,這也跟李糜和隋乂施行的有效管理有關。
許久不見,隋乂和李糜等事情平定下來就想宴請劉愈,可劉愈此時並無請客吃飯的心情。本來平定天下,他居的是首功,卻因為劉兆的問題,現在整個劉家都跟朝廷僵持了下來。
“劉兄臺不必太過擔心,相信定國侯是去迎駕。”
令三兄弟熟悉的棋樓裡,隋乂安慰劉愈說道。
棋樓還是一切如舊,不過幾個人的心態已經變了,沒有時間坐下來閒扯,然後看評書本子一看就是一整天。現在劉愈回來重遊故地,連侍衛都要帶上幾十人,可說是派頭十足,劉愈往棋樓裡一坐,一些不熟悉的客人老早就溜的乾淨。棋樓上坐著的三位,沒一個人好惹。
劉愈知道現在擔心也是徒勞,如果定國侯謀反的事情坐實,他要幫哪邊也是個問題。
蘇彥是他一手扶起來的,現在已經小有成就,坐穩了江山,突然將他拉下馬不是善舉,以後他在朝中也不用混了。而蘇彥身邊的一眾臣子,也肯定會對他大加貶低,現在不是蘇彥信不信他,是旁人如何看待他。
兩邊為難。
“沒結果的事想也是徒勞。”劉愈道,“胡軒那小子去了何處,怎不見他?”
“正閉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