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品,特別是黑白分明的人像、物像圖案,或書和雜誌的封面。對牆上的書法、繪畫等裝飾品也要經常讀、講給孩子聽。
(3)看。孩子能抱到室外玩耍時,要指引他看近處和遠處的各種事物,如花木、建築、雲彩、飛鳥等。蹲下來時可讓孩子看螞蟻,看小雞啄食,而且邊看邊玩邊聽邊說。
(4)認。到室外看各種隨處可見的大字塊,如路標、招牌、廣告,在室內看有意佈置的大字、中字和手上拿著玩的小字,讓孩子“認物敏感”和“識字敏感”同時形成。這樣做並不要求孩子知道哪是物哪是字,而是讓孩子把字當東西來認,不要求孩子理解和記住。
(5)玩。二歲左右時,可讓孩子玩有各種顏色的幾何圖片。三四歲時,可讓孩子玩積木,觀看透視性和立體感強的長方體、圓柱體等物體和它們的素描畫。
(6)避。注意不讓孩子直接盯著電燈或太陽看。孩子睡覺時的方位與光源的位置角度要經常變換,避免孩子得斜視眼疾。
(7)樂。人之初必須聽優美的輕音樂,特別是中外名曲、古典名曲;也可聽優雅的歌唱。可每天把古典名曲作為家庭生活的背景音樂輕輕地播放。
(8)聽。一有機會就要讓孩子聽鐘聲、風聲、雨聲、走路聲、細語聲、汽笛聲、鑼鼓聲、蟲鳴鳥叫聲、電閃雷鳴聲以及人群的嘈雜音等,培養孩子聽覺的分辨能力。但不要讓孩子聽刺耳的噪音和震耳的巨響。
(9)說。常與二三歲以後的孩子親切地說悄悄話;也讓她常常聽親人、熟人的電話。
(10)嗅。要讓孩子經常嗅各種氣味,促進孩子嗅覺器官的發育。既要聞不同的花香,不同的化妝品香,不同的烹調味香,不同的水果香糕點香等,也要嗅各種體味、汗味、臭味、黴味、酸味等怪味,但嗅的時間都不可太長。
(11)嘗。拿一根筷子蘸點各種汁液讓孩子嚐嚐,她的表情真可愛極了!人之初雖然不能吃很多食品,但嘗一嘗味道是必須的。例如讓孩子嚐嚐甜味、醋味、辣味。讓孩子區分茶葉的苦與苦瓜的苦不同,白糖的甜與蜂蜜的甜有別,辣椒的辣與介末的辣迥異。
(12)觸。要經常撫摸孩子全身,以促進觸覺和運動覺的發育,使孩子的感覺敏銳起來。例如經常用熱的涼的、硬的軟的、輕的重的、光滑的粗糙的各種物品按摩孩子全身,特別按摩是手和腳。
(13)摸。要天天撫摸和揉捏孩子的十個手指和指尖,十指連心,這對大腦發育很有利。要儘早訓練孩子抓握物品、玩具,讓她拿著看,拿著玩,兩手交換著抓和握,並搖動玩具發出響聲來。
教孩子的原則和竅門(1)
胡軼群
人才不是壓出來的,一個人學習的道路很漫長,如果幼兒時期就厭學,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相反,如果把精品的知識,根據孩子的特點融會到遊戲和生活當中,並注意積極鼓勵孩子,不使求知成為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和心理需要,將會事半功倍。以下是我們對知識教育原則的一些思路和教學的一些小竅門。
(一)趣味教學原則
早期教育的關鍵是創造氣氛、培養興趣,是吸引孩子而不可灌輸,沒有興趣的硬性灌輸很可能造成幼兒心理的厭學。
1�教識字。
(1)隨機法:就是遇到什麼情況就教什麼,如孩子哭了,就認識“哭”字;笑了就認識“笑”字;下雨了,認識“下雨”。
(2)歌謠法:兩個月成了好朋友,認識“朋”字。
雨革月真霸道,認識“霸”字。
兩個扁口用棍串,認識“串”字。
(3)猜謎法:一排房子長又長,又有門來又有窗。
沒有腿跑得快,奔跑起來隆隆響。
(說完謎語教孩子認識“火車”兩個字。)
(4)兒歌法:“小老鼠排第一,個頭不大真神氣;
老牛第二虎第三,兔子第四跑得歡;
龍第五,蛇第六,馬是老七不落後;
羊第八,猴第九,十是公雞跟著走;
狗排十一汪汪叫,老豬最後來報到。”
(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學會歌后教孩子認十二生肖的名稱: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2�認地圖。
用玩具車、飛機等做道具,在地圖上馳騁旅遊,邊“飛”邊唱:“我是小空軍,開著小飛機,飛過山飛過水,周遊全世界……”每到一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