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國學生,思想上受到觸動。當遇到共產黨人盧嘉川之後,她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餘永澤一再攔阻她參加革命活動,並導致盧嘉川被捕。林道靜在慘痛的事實面前如夢方醒,決心離開庸俗自私而平庸的餘永澤,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從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軟弱,最終成為一名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註釋】:引致百度。
作者在生活上要做有心人,要留心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要細心。只有細心才能觀察到一些東西,才能撲捉到密密麻麻的資訊。資訊得到後一定要記下來,不要“熟視無睹。”
柳青說過:“我說的作家的功夫,主要在生活方面,不僅僅表現在他和人民群眾在一起的時候,而且表現在寫作的時候,主要的功夫,是用在研究生活上。他總是要回想過去體驗的生活,很好的來理解這種生活,然後才能進入表現的階段。”
矛盾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多讀多寫多生活,邊讀邊寫邊生活。”精闢地說出了學習寫作的三個關鍵問題,生活、閱讀、實踐的重要性。
有生活,才能寫出文章。有豐富有意義的生活,才能寫出豐富而又有意義的文章。
第二章·寫作與生活的關係(2)
《淺談寫作》彭城奔牛編寫
俄國作家契可夫曾經為自己天地的狹小而苦悶過,他在給朋友阿&;#8226;謝&;#8226;蘇沃陵的信中說:“如果我是文學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而不是在小德米特羅甫卡(注:莫斯科的一條街)”跟一隻老鼠、鼬鼠生活在一塊兒。我需要哪怕一點點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一點點也是好的;眼下這種關在四堵牆當中的生活,沒有自然,沒有人,沒有祖國,沒有健康和胃口——這不是生活。
對於契可夫的這段話可以這樣理解,一、擺脫小圈子的生活,到廣闊的生活海洋裡去;二、生活只有與人民、與祖國連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生活,有意義的生活。
寫作一定要勤奮,要多實踐,多練習。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各樣的事情”。生活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對任何人都公平。只要留心就能發現。老舍說:“要天天記,養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經常生活,經常積累,養成觀察研究生活的習慣。習慣養成之後,雖不記,也能抓住要點了。這樣日積月累,你肚子裡的東西就多了起來。”
作者寫作時要關注驚心動魄的大事,也要關注小事,要關注大人物,也要關注小人物。要雜取種種人於一身,來表現。不要厚此薄彼。
除了觀察研究生活,作者還要要閱讀,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還要閱讀一些範文。還要在立意構思上反覆去讀,去研究。去學習人家的語言文風。要“好書不厭百回讀”要常讀,要邊閱讀邊實踐,要壯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作者必須做到的。讀書要有綜合性,廣大性。不能偏讀某一個人的作品,否則,寫作時極易受其侷限,很難寫出好的文章來。
魯迅說過:“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多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的。”魯迅在這些話中突出了多看、多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要注意廣泛性,魯迅在一封信中說“要看別人的作品,但不可專看一個人的作品,以防被他束縛住,必須博採眾家,取其所長,這才後來能夠獨立。”
讀書不是隻讀文學書籍,科學的書,遊記之類的書都應該看看,任何知識對寫作都有用處。
有了生活,有了閱讀,並不等於就有了文章,還要去實踐,去寫。還要用大腦去提煉,去加工。因為生活、閱讀終究不是文章,文章寫出來後要高於生活……
寫作時常常有人感嘆沒有什麼東西可寫,這主要是作者生活圈子太小,目光短淺。沒有廣泛地去接觸社會,長期生活在狹小空間,不能真正體驗生活,真正有意義的去研究生活,去接觸人和事。寫作實踐少,寫作技巧不夠,僅憑感覺硬寫,所以寫不出好的作品來。
寫作需要實踐,這裡說的實踐是指寫作實踐。寫作需要技巧和能力,技巧和能力必須經常練習、實踐才能提高。練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
(1)命題練習,可以自定題材,構思,審題。也可以請人擬題,然後進行審題、立意、構思、組材。練習有利於制定計劃,全面練習各種文體,各種寫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