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無法忍受的。
寫作除了用心去寫,還要有技巧,語言技巧。象廚師做飯,沒有技巧就很難做出一道好菜。舉一個運用語言技巧的例子,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上臺後,吃喝玩樂,為防臣民們諫,立下一條規矩貼在門上,“有敢諫者,死無赦,”臣民們不敢諫了。有一個叫申無畏的人,很聰明,有膽識,繞著彎子去諫。他說,有一隻大鳥,身披五色,在我國高山上停了三年了,不見其飛,不見其鳴,這究竟是什麼鳥啊?楚莊王說,我知道了,這一定是一隻很了不起的鳥啦。三年不飛,飛必沖天,三年不鳴,鳴必驚人。大夫你等著瞧吧。就這樣,申無畏運用語言技巧了解了楚莊王,諫的目的也達到了……
作家的技巧不是一般的技巧,它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它不同於木匠的技巧。木匠的技巧是一種技術性技巧,純技巧,不必要有個性,和木匠本人的思想感情、世界觀沒有必然聯絡。作家的技巧是文藝的技巧,是意識形態。文藝的技巧是和它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脫離思想內容的技巧可以說不是文藝的技巧,不能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表現物件的特徵,在文藝寫作中就不能算是技巧……
技巧來源於作者在長期寫作中的積累摸索,以及對文章的錘鍊,獨特的思考,具有自己的個性。
寫作貴在真實,貴在有合適的形式。但是,其目的又不在於形式,在於對人類靈魂的拷問。
寫作不能有模式,有了模式就有了限制。就象八股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這在寫作中也是要不得的。
寫作可以虛構,可以誇張……
寫作要出自於內心,要寫自己的東西,要反映客觀規律。不允許抄襲。“山歌從來心中出,那有船裝水栽來。”這兩句劉三姐的歌詞,就很準確地說明了這方面的問題。
文章寫出來後一定要修改,多次修改,千錘百煉,不要怕麻煩,要有創新。要知道,好的作品都是修改出來的。這也是寫作時要注意的……
寫作一定有新意
勤學苦練多實習
用心表達少做作
積累摸索不抄襲
第二章·寫作與生活的關係(1)
《淺談寫作》彭城奔牛編寫
二、寫作與生活的關係
文學是時代的產物,作者沒有真實的思想感受,沒有一定的生活基礎,就很難寫出象樣的文章。很難用文章的形式把時代的精神面貌表現出來……
會編故事的人不一定會寫作,因為“編的”東西沒有生活基礎,沒有生活邏輯,生活情節過於單薄,經不起推敲,矛盾百出。讀起來很假,很容易被讀者識破,沒有吸引力。
寫作一定要深入生活,認真研究,表現。深入生活不是簡單狹義的體驗,要透過細緻入微的觀察。觀察生活的途徑有多種,象看報紙,看電視,網路瀏覽等都是體驗生活,都可以從中瞭解、獲得生活資訊。
人們對生活進行了觀察和思考,產生了莫種感受,運用一定的方式把它寫出來,便成了文章。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生活對文章提供了原材料。沒有生活就沒有文章。
巴金在談到創作《家》的時候也說過:“我可以說,我熟悉我所描寫的人物和生活,因為我在那樣的家庭度過了我最初十九年的歲月,那些人都是我當時朝夕相見的,也是我所愛過和我所恨過的。”《家》中的主人公覺新的原型就是巴金的大哥李堯枚,,覺民的原型是他的三哥李堯林。
作家楊沫(1914………1995)在“青春之歌”中,描寫的主人翁林道靜,被封建勢力逼婚,投海。後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轉變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整個轉變過程,都是和作者的親身經歷分不開的。
楊沫說過,“我曾有過和林道靜大體相似的生活經歷,大體相似的,所走過的路。”
《青春之歌》是楊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寫了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併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曲折過程。林道靜是為了尋找個人出路,逃避為男人當“玩物”和“花瓶”的命運,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離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楊家村小學投親不遇,做了代課教師。然而,校長餘敬唐卻陰謀把她嫁給當地的權貴,走投無路之下她投海自盡,被一直注意著她的北大學生餘永澤搭救。“詩人兼騎士”的餘永澤,喚醒了林道靜對生活的熱情,在餘永澤愛情的感動下,她答應和他共建愛巢,從小孤苦無依的林道靜暫時享受到了家庭的溫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養,先是尋找工作受挫,後接觸到北大的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