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一般來說,清熱藥、瀉下藥、解表藥煎的時間宜短,其他藥煎的時間可以長點,特別是滋補藥,要更長些。
(5)煎藥前,藥一定要多浸多泡,一般先用水泡一個小時左右,如茯苓、雞血藤時間要長一些,泡透了以後再煎。
(6)煎煮時開始用大火,煮開以後要用小火。煎煳了必須倒掉,不要再加水熬,否則會腹部絞痛。
(7)一般情況藥煎兩次,有的藥劑特別大,藥含的汁特別多,如補益劑中黨參、黃芪、當歸、熟地、枸杞子、天冬、麥冬等,可以煎3次。
(8)有些藥需要先煎,用機器粉碎的可以先煎10分鐘,人工打碎的至少要煎1個小時。先煎的藥應該等涼了再加其他藥進去,等它泡透了再煎。
(9)還有一些藥需要後下,如砂仁、蔻仁等藥煎好以後,放進去,用筷子一攪,蓋好悶著就好了,不用再煎,否則就沒有香味了。
(10)有些藥需要包煎,一是防止毛樣東西刺激咽喉,如旋覆花;二是防止黏的東西容易煳鍋,如菟絲子、車前子等。
(11)小兒吃藥比較困難,可以減少藥量,熬的時候先用開水泡,但是要密封,冷卻以後放在火上熬一次就可以了,這樣煎一次作兩次服,藥水的量減了一半。
2。服藥法
(1)中醫湯劑的習慣用量,一般是一劑藥煎兩次,為一天量。有時病比較重,可以適當加量。
(2)藥一般要溫服,不要留在藥罐子裡熱,煎好後應該倒出來,服藥時隔水加溫就可以了,這樣可以避免冷服對胃的刺激。
(3)服藥應注意與吃飯隔開,即空腹服藥,一般離吃飯1~2個小時就是空腹了,不一定早晨吃才是空腹。
(4)有些藥要注意時效,特別是打碎以後,如杏仁、桃仁、牛蒡子,凡加熱炒過或存放時間長了會走油,吃了容易吐。
(5)在病人昏迷時,或者高熱的病人,可以用羊角,把角尖鋸掉,放在嘴裡慢慢灌。
(6)補養藥,或治療內科雜病的一些湯藥,不是由於外邪引起的,服藥的時間可以不拘。
(7)祛邪的藥,如發汗藥、清熱藥、瀉下藥,煎的時間不宜過長,服頭煎跟二煎通常間隔三四個小時。
(8)有外邪的病,例如解表藥,服藥的最好時間是在半夜。
(9)慢性病、內科雜病往往需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用藥,不影響工作,可照常上班,早上空腹服就行了。
(10)驅蟲類藥以臨服前為好。
(11)瀉下藥除了外感病、熱積,以空腹服為好。
(12)瘧疾用中藥治療,一定要在發病前1~2個小時服,遲了,吃藥反而會導致症狀加重。另外,瘧疾定時發作,提前說明病容易好,推後說明病加重了,計算時間時必須把這個時間算在內。
(13)寒病用熱藥治,可等藥汁涼一涼,防止服用以後病氣太盛,容易吐。吐時可在舌頭上用鮮生薑稍微擦一擦,嚴重的可以加生薑汁三五滴,不能多。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王綿之(4)
健康回音壁
在煎煮中藥之前,有些人覺得中藥很髒,總是習慣用水洗洗,其實,用水洗藥會降低藥效,原因如下:
1。使藥材的水溶性成分丟失
由於不少藥材中含有糖和苷類,可溶解於水,經水洗後,將丟失一部分有效成分,導致藥效降低。
2。使粉末類藥材丟失
中藥中有不少藥材是粉末類的,也有的在配藥時需研碎,如桃仁、龍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流失。
3。使部分藥材輔料丟失
由於有的藥材在炮製過程中加入蜜、酒、膽汁等輔料,而這些輔料易溶於水,若用水沖洗,可導致部分輔料丟失。如常用藥材中的膽南星、酒制大黃等。
因此,在煎煮中藥之前,不宜用水沖洗藥材。
快樂是最好的抗癌藥
大師手記
這個腸癌我對它有點兒藐視,因為腸子特長,去了一點兒沒關係,最多是底下的去掉了,再開個洞。……你緊張它也不會就好了,只會加重,施加了壓力嘛。現在都證實了,神經跟內分泌的問題、內分泌跟內臟功能的問題,沒有好的影響,何必呢?
——摘自《養生經方》
國醫釋讀
很多人可能認為,老中醫都懂得養生之道,必然很少得病,甚至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