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2/4 頁)
友軍。
當天啟皇帝最終幹掉了那些掣肘他的腐儒還有“內奸”之後,他發現這個民族從裡到外都拒絕著任何種類任何手段任何理由的變革。誕生了最早的私塾卻沒有教育體系,文明繁榮昌盛卻半點科學傳承都沒有建立起來……這一切的一切,都要靠他一個人去改變,一個人去推動,在這個過程之中遇到的阻力來自整個民族,從基層一直到高層!
天啟皇帝發現如果他強行擬定各種政策,最終將會直接導致無休無止的內戰。等他平定掉這些內部不安定因素,也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搞他嚮往的“皇漢”偉業了。權衡了利弊之後,這位皇帝選擇了和現有的階級妥協,只做部分修改更快的穩定內部,然後迅速開始向外擴張。
他這麼做,好處是直接取得了內部一部分有野心有能力的人的支援。然後依靠當時比較先進的火器以及足夠多的人口,將整個帝國引到了對外擴張、分享戰爭紅利的良性迴圈過程中來。
可是他這麼選擇也有一個壞處,那就是創造了一個真正新興的,遊離於大明帝國體制之外的特殊階級:資產階級。結果官僚、皇權、資產階級之間的爭鬥,從天啟皇帝駕崩之後,就從未停止過。這直接從內部導致了大明王朝的分裂,對外部也縱容了其他國家的反撲。
不要小看內耗的力量,尤其是龐大到如同大明王朝這樣的一個巨無霸帝國。也不要小看漢民族士大夫腐儒們的劣根性,暫且不提水太涼頭皮癢,單單從明末東林黨那一群坑爹貨色的表現來看,這群混蛋就從未站在國家的立場上,去真正分析問題……更沒有半點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天啟皇帝給後人留下的,是並不比開疆拓土簡單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如何將已經墮落腐朽的漢民族還有落後扭曲的封建體制全部革新轉化。遺憾的是天啟皇帝的繼任者們不是穿越眾,他們缺乏天啟皇帝的魄力,也缺乏他的遠見和手腕。
要改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因為朱元璋朱棣建立起來的大明,可不是一個美好的國度,這個國家比起之前先進或者落後的朝代,並沒有什麼本質性的進步,而且經過了蒙元的禍亂之後,還多少帶了點愚昧和落後性——這不是漢家文化最好的時代,只是漢家封建王朝的餘暉罷了。
今天看來,大明王朝可能算是比宋朝還要矯枉過正的一個朝代,它在洪武黃帝和永樂皇帝兩代帝王的塑造下,帶上的深深的時代侷限性烙印。可以這麼說,大明王朝絕對不是一個最終會走向資本主義的帝國,而是一個幾乎被皇帝還有大臣們玩壞的漢民族悲劇。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帝國的時候,最初的想法就是消滅和吞噬“商人階級”。剛剛成立的大明帝國工人有匠籍,農民有戶籍,連教坊司裡的姑娘們都有樂籍,可惜唯獨商人沒有……這樣一來,在官方眼中商人根本就上不了檯面。
有意思麼?在其他國家都開始想盡辦法從商人或者說商業工業上謀求發展的時候,大明朝上上下下竟然不承認商人擁有任何社會地位——這就是朱元璋滿腦子怪想法的一個具體表現,與其說是無知,不如說是無畏。
另一個讓人不知所謂的規定,是大明王朝規定士大夫階級不用交稅——也就是說,只要在朝廷內有個一官半職,或者說考取了科舉,成為替補公務員之後,這個人和其名下任何收入,都脫離國家稅收管制了。
現如今這個法令聽起來是那麼可笑,但是當年卻在大明王朝內延續,一直保留到整個王朝滅亡都不曾被撼動一星半點。於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就這麼出現了,農民寧願把土地獻給士紳,繳納較為低廉的佃租,也不願意保留自己的土地繳納更貴一些的國家稅賦。
奇葩麼?一個規模龐大,人口眾多的超級帝國,國家之中最有錢的商人以及地主士大夫階級,卻不用交稅,或者說只需要繳納低廉的稅賦——而這個國家最主要的財政收入,卻壓在並不如何有錢的自耕農身上。
稅賦上的花樣作死,包括什麼遼餉之類的驚人壯舉也就不提了。大明政權還開發出了一個近現代穿越人士才能幹出來的財政革新:各省稅收各省自己開銷,結餘核實後送交國庫。這辦法直接催生了空印案,也直接導致了堂堂大明帝國中央財政一直不富裕的窘境。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近代實行的政策照搬到古代去,並非一定能拯救水深火熱的勞動人民,提前讓我國走上繁榮富強的道路……(未完待續。)
149變革也會傷筋動骨
再來說說大明王朝的海禁,這也是官家或者說當權者把持著的權力者的遊戲。在大規模禁止民間資本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