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3/4 頁)
沒有完善的撤退方案,遇到官兵的迅速進攻,頓時就有點傻眼了。王健指揮家丁們一陣衝擊,軍戶們支撐不住,只好四散逃跑。風揚易他們被圍困在琅琊山的附近,負隅頑抗,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了。
無奈之下,軍戶們決定派人到外面去求援。
到哪裡求援?
當然是浮山城了!
現在有可能援助他們的,只有浮山城的張準!
在大家的拼死掩護下,風揚易好不容易才跑了出來,弄了一條舢板,在海上向東邊劃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終於趕到浮山所,向張準求救。因為這一路耽擱了相當的時間,風揚易不知道自己的夥伴們命運到底如何,極有可能凶多吉少了,所以神情才會顯得如此的悲憤。
張準靜靜的聽完,緩緩的問道:“圍攻你們的官兵,有多少人?”
風揚易說道:“五六百人左右。”
他詳細的解釋說,圍攻他們的官兵主力,是王健豢養的一百多家丁,還有其他四個千戶的總共兩百多家丁,又有他臨時組織起來的三四百人。這些人沒有裝備火銃,都是刀槍劍戟,還有強弓硬弩,動起手來,非常的兇狠。他們和敵人接戰了一會兒,至少有兩三百的軍戶,都死在了他們的手上。
為了殺雞儆猴,王健在夏河寨前所大開殺戒,至少殺了幾百名參加暴亂的軍戶家屬。一排排的屍體,全部都擺放在夏河城的各個城門外面,名曰示眾。整個夏河寨前所,一時間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王健還下令將其他的軍戶家屬,都關押在夏河城的監獄裡面,以此威脅琅琊山的軍戶投降。否則,這些家屬將被全部處斬。如果張準不及時解救的話,他們極有可能被全部處死。
張準點點頭。
看來這個王健,還是有點料的。
說實在的,官兵手上的火銃,實戰效果還不如腰刀和長矛,只能用來嚇唬嚇唬普通的老百姓。在專業人士的眼中,根本就是一根燒火棍。王健的手下,居然連一根火槍都不要,看來是個人物啊!和趙寅英相比,的確要比趙寅英厲害一些。
夏河寨是必須救援的。
山東的局勢,是越亂越好。
局勢越亂,就越能趁火打劫,渾水摸魚。
同時,這也是浮山所護衛隊擴張地盤的絕好機會。
靈山衛這片區域,完全屬於衛所的管轄,無論他們怎麼鬧,都是衛所內部的事情。浮山所向靈山衛的方向擴充套件勢力,可以減少來自朝廷的關注。朝廷其實已經對衛所死了心,無論衛所怎麼鬧,只要不是翻了天,朝廷都不會過分關注的。最多也就是兵部過問此事,要求山東都司將暴亂壓制下來。
如果浮山所向北擴充套件,就必須拿下即墨縣城。即墨縣城不屬於衛所的管轄,屬於布政司系統。拿下即墨縣城,就是真真正正的造反了。朝廷肯定會高度重視,並且組織更多的得力軍隊前來清剿。造反是門技術活,要講究策略。在自己尚未足夠強大的時候,就去招惹強大的對手,結果只能是自己找死。
張準很快打定主意,全力向靈山衛的方向發展。
就算暫時控制不了靈山衛,至少也要將夏河寨前所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兩個千戶所作為支撐,各種資源、人力物力,都比較容易整合,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浮山所現在最缺的是銀子和糧食,這兩樣東西,夏河城應該都有。同時,從戰略上來講,拿下夏河寨千戶所,進可攻,退可守,有更大的迴旋餘地。
夏河寨前所還有個天然的地理優勢,就是從浮山所運出來的精鹽,經過夏河寨轉送,途徑日照,就能夠進入兗州府,又或者是進入南邊的淮安府。這兩個府,都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區,對精鹽的消耗量極大。如果能夠搶佔這兩個府的市場,然後繼續向四周輻射,那精鹽的市場,簡直是無限的。
如果走水路的話,精鹽的販賣,更加的便捷。精鹽從浮山所裝船,出了麻灣,向西南方向航行,不用一天的時間,就能夠到達淮安府的海州(即連雲港)。沿著河流,可以進入京杭大運河。走水路的話,無論是時間,還是成本,都可以大大的降低。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兄弟們給力支援啊~~~】
——————
【以下是題外話】
看到書評區有個兄弟說“總動員”的問題,咱們中國有13億的人口,要是全力爆兵,不知道能不能爆到1億軍隊?哈哈,1億軍隊!全世界其他國家全部加起來,都沒有中國的軍隊人數多……
想想都覺得震撼啊!要是沒有大殺傷武器,1億軍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