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任何國民都有權向政府提出抗議,它成為了英國人反抗不合理統治的憲法依據。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認為《大憲章》〃以具體申述封建習俗的含蓄形式,體現或宣告了一條崇高的憲法原則……王權有限、法律至上。將一般原則寓於具體條款之內,這恰恰是《大憲章》的奇妙之處〃①。到14 世紀末,英國議會已發展為具有穩定的組織形式、完整的程式規則及確定的權力範圍的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議會制度的基本構架已經形成〃。另外,它具有的比較自由的經濟制度和比較開放的社會體系,加上地理大發現後方興未艾的大西洋貿易和海外殖民帶來的黃金機會,終於造就了工業革命的偉大事業。
大西洋貿易航線使英國成為工業革命的首發地(2)
特殊的地理資源稟賦為英國帶來了巨大的歷史機遇,隨著政治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在牛頓等科學巨人的引導下有了迅速的進展。哲學也建立起了一整套經驗主義的思想體系。培根、霍布斯和洛克諸人強調感性經驗是一切知識的來源,否認有所謂先天的理性觀念,和歐洲大陸上萊布尼茨派的理性主義相對立。同時,英國有著良好的法律傳統,它的普通法所具有的適應能力和靈活性更有利於保護投資人利益,也就更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
英國特色的議會君主制與內閣向議會負責的代議制、兩黨制、文官制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近代英國君主立憲制大廈的主體〃。由議會與王權的衝突、決裂至共和試驗、 〃復辟〃、光榮革命、改革等,直至現代議會君主制確立,開創了現代英國政治文明的新紀元。然而,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是1688 年的〃光榮革命〃。由此鉅變,國家政權的重心決定性地自國王轉移到議會。人們有充分的理由將這場不流血的事件背後的政治智慧置於克倫威爾的軍事*的統治謀略之上。這之後又經過1832、1867 年等*化改革,到19 世紀末20 世紀初,英國議會君主體制一躍成為了西方最先進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模式。
應當著重指出,這一時期,英國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進步,其中以塞繆· 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1812…1904)和巴克爾(Hery Thomes Buckle,1821…1862)為代表的學者,從文化史的角度對英國國民性的相關研究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們所關注的資本主義倫理觀、價值觀等〃深層次結構〃的核心文化對英國的現代化程序起到了指導性作用。斯邁爾斯在其《自助論》(1859)、《性格論》(1871)、《節儉論》(1875)、《責任論》(1880)等著作中,研究、歸納了由資本主義核心文化所決定的民族成員行為方式的特徵。他認為獨立、積極進取、勤勞、務實等特性是一個國家通向現代化程序必不可少的〃國民性〃;而巴克爾在《英格蘭文化史導論》等著作中,則對獲得這些優良國民性的途徑和方法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討。
馬克斯· 韋伯在1904 年出版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論證了西方民族在經過宗教改革以後所覺醒的新教理性精神……他指出,那是一種純粹的宗教品性。他引用孟德斯鳩說英國人〃在世上所有民族中取得了三項最長足的進展,即虔誠、貿易和自由〃(《法意》,第二十卷,第七章)。並進一步指出,他們在貿易上的優勢和對自由政治的順應,以某種方式和孟德斯鳩所提出的卓著的虔敬連為一體……①。
世界近代歷史的演進證明,任何一個國家、民族,不管她的傳統是如何的悠久與偉大,只要想在這個世界化的地球上繼續存在、發展,社會政治、經濟體制與文化的變革必定成為其無可逃避的唯一選擇,這正如同*所指出的那樣,〃資產階級……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①。在中國進入近代歷史的同時,歐洲中心主義的歐洲現象,幾乎成了一種固定的經濟與文化模式。
鴉片戰爭使中國文化精英開始探索英倫之旅(1)
鴉片戰爭以前中國人對世界地理和外國狀況的認識非常罕見,〃中國固有史志,記載歐洲事物甚少。尤其是對歐洲列強,記錄更缺。較早的世界地理知識,多出於耶穌會士之手。而1840年以前,中國人的較為可靠的參考書,僅有陳倫炯的海國見聞錄(1730),王大海的海島逸志(1806)和謝清高的海錄(1820)〃②。面臨鴉片戰爭時期嚴重的民族危機,一些有識之士越來越感到認識外部世界的必要性,即所謂〃籌夷事必知夷情〃,亦即〃師夷之長技以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