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第2/4 頁)
到了連,輕型機槍和新式武器——衝鋒槍也出現在戰場上。這些武器對付中國坦克一點作用也沒有,可是對付英國坦克,37mm戰防炮是一炮一個準兒,兩百一十七輛英軍坦克除了拋鈷的,都被德軍擊毀。英軍騎兵的攻擊在出現時曾經奏效,很快就被炮火和機槍子彈打成了一片屍堆。
戰鬥持續到1917年4月18日晚,戰場上的槍聲和炮聲稀疏下來,英軍和德軍又開始本能地當起了老鼠——挖塹壕。而集團軍司令部和協約國軍司令部很奇怪地“大方”地給了英國親戚的面子,始終沒有命令摩拳擦掌的第九師穿過英軍陣線出擊。
康佈雷戰役的閃光點實在很短暫!不過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殲滅了德軍三個師,而中國第九師方面,僅僅被德軍戰防炮在巷戰初期的時候近距離射擊,損失了四棲裝甲輸送車,戰鬥員傷亡50餘人。不過,這個閃光點在協約國軍總體的層面上來看被湮滅了。隨後的戰鬥中,英軍在十三個小時裡傷亡三萬多人,在野戰條件下,英軍絕對不是德軍的對手。
這樣綜合下來,對協約國和同盟國來說,在康佈雷一天的戰鬥中,德軍丟失了“設防堅固”的陣地,損失了四個師6萬餘人,遭到沉重的打擊。
同一天,從兵變中剛剛緩過氣來的法軍在瓦倫戰線上開始“不計成本。!的炮擊,四千九百門大炮猛烈地轟擊瓦倫河岸德軍陣地,掀開了瓦倫戰役的帷幕。
瓦倫,是德軍統。帥部計劃於四月底展開的第二次凡爾登戰役的攻擊出發地之一,對新戰役計劃來說是絕對的要點。法軍突然有組織地打擊瓦倫,立即觸動了德軍統帥部因為丟失康佈雷而敏感起來的神經。
協約國軍從康佈雷和瓦倫同時出擊,目的何在?是否德軍謀劃的新戰役計劃被協約國方面察覺?
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在察覺危機的同時,都認為攻擊計劃被發覺,但是已經組織了兩個月的攻擊計刮又不容更改,第二次凡爾登戰役計刮必須執行。那麼,就只有在當前形勢下提前執行了!
法軍一場牽制性攻擊因為剛好打到了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的眼睛,變成了一場投入兵力多,持續時間長的凡爾登瓦倫戰役……
第四十三節 攻守易勢
法軍猛烈的炮火被認為是攻擊行動的前奏,德軍在防護良好的地下避彈所裡遭受的傷亡並不大,真要算損失的話,最大的損失是前沿大段大段的塹壕被高爆炸藥抹平,帶鈴鑽的有刺鐵絲網被摧毀,最前方的機槍陣地受到毀滅性打擊,僅此而已。第五集團軍嚴格遵守了“彈性防禦”的作戰原則,在它勤奮有能力的實際指揮官克諾貝爾斯多夫將軍的指揮下,德軍在法軍的炮火中準備著向即將進攻的法國人事實反擊。
德軍計劃用於瓦倫的兵力基本到位,這些部隊全部是第五集團軍所屬,總計18個師。在埃爾河西的巴加特勒,集中了第二、第十七集團軍的山個師,這些部隊的任務是在向克萊蒙昂阿爾貢方向進攻,重新切斷蘭斯凡爾登鐵路,並隨機向東面的凡爾登地區進攻。在凡爾登當面,是新建的第十八集團軍的22個師,他們仍然據有在默茲河東岸的炮臺和沿著西岸炮臺展開的戰線,直到瓦倫的東北方向,成為第五集團軍的側翼。德軍統帥部還掌握了一支預備集團軍,由17個師組成,隨時可以用在某個可能的突破口上。
魯登道夫希望透過新戰役,突破法軍剛剛恢復不久的戰線(這些地方是4月初德軍主動放棄的)並殲滅法軍大量的有生力量,迫使虛弱的法軍因為人力匿乏的原因而喪失戰鬥力。
相對來說,貝當將軍是小心謹慎的。
從整個戰局來看!瓦倫戰役是完全的牽制性進攻,只是協約國軍上下都沒有想到牽制性進攻選定的打擊點,恰好是德軍新戰役計劃的關鍵聯結點而已。貝當地性格和經歷決定了他不是一個進攻性統帥。他小心翼翼而堅決地用持續24小時的炮擊來開路,實際上,在徐進彈幕後面,只安排了3個法軍師“個美國師和3個比利時師遂行第一梯次進攻任務;在這些部隊後面,才是中央集團軍群的主力19個師,而在中央集團軍群后面,是預備集團軍的”個師在緊張地加固陣地。
貝當對聶文青上將的指令精神是充分理解並超常地執行了的。他不知道自己虛晃的拳頭砸到了人家德國人的眼睛,而他本人對“牽制性進攻”理解很透徹,對中國上將說的“不成則轉入防禦”有很大的興趣。其實。這是由法軍地實際情況決定的。法軍剛剛恢復秩序。而法國匿乏的人力導致前線很多部隊不滿員,這個時候去發動莽撞的進攻企圖擊敗德軍是不合時宜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