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裝推進系統發動機和推進劑,其作用是為飛船提供姿態控制和進行軌道維持所需的動力;飛船電源、環境控制和通訊等系統的一部分裝置也安裝在這裡。推進艙外部兩側也安裝了兩個太陽電池翼,為飛船提供所需的電能。
〃神舟〃飛船的軌道艙和返回艙都是密封的艙段,艙內與外界完全隔絕,內部安裝的環境和生命保障系統,將為航天員提供一個與地球環境一樣的舒適生活環境。另外,還安裝了供著陸用的主、備兩具降落傘。返回艙側壁上開設了兩個圓形視窗,一個用於航天員觀察窗外的情景,另一個供航天員操作光學瞄準鏡觀察地面,駕駛飛船。
國外飛船的結構組成主要有兩種,即兩艙式結構(返回艙和服務艙)和三艙式結構(返回艙、軌道艙和服務艙)。如有對接任務時則有對接機構,它放在飛船的最前邊。第一代飛船,如蘇聯〃東方號〃飛船,結構很簡單,是兩艙式,飛船隻載一個人。第二代飛船,如蘇聯〃上升號〃飛船,多了一個出艙用的氣閘艙,且能載2~3人;而美國〃雙子星座號〃飛船仍為兩艙式加對接機構。第三代飛船是三艙式結構,如蘇聯的〃聯盟號〃飛船。這種飛船的最前端是對接機構,然後接軌道艙,再接返回艙和服務艙,最後與運載火箭相連。美國〃阿波羅號〃飛船除有兩艙式結構外還增設登月艙。
神奇的載人飛船(2)
2 飛船怎樣保障航天員生命安全
維持載人航天器(如飛船)密閉艙內大氣環境,是保障航天員安全、生活和工作的綜合措施和重要條件。
載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統是在飛機環境控制系統和生物衛星生命保障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除包括壓力、溫度、溼度、供氣和空氣分配等環境控制系統外,還設有航天員系統,即航天員的飲食、休息、睡眠、排洩等日常生活保障系統。此外,航天器與飛機的艙外環境不同,其環境控制系統也有差別。自從1961年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乘〃東方1號〃飛船進入宇宙空間以來,航天任務的內容不斷擴充套件,續航時間增長,航天員不僅要長時間在艙內工作,而且還要出艙活動,在空間行走,直至登月探索。載人飛船、航天站和太空梭的生命保障系統日趨複雜和可靠,已能滿足多乘員、長時間、重複使用的航天任務要求。
載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統由六個分系統組成:載人航天器環境控制系統、載人航天器氣體貯存系統、航天員供水和水處理系統、航天員廢物處理系統、航天食品以及航天服。
蘇聯〃東方1號〃飛船的生命保障系統是一種較簡單的短時間的綜合保障裝置。密閉艙內大氣壓力和氧分壓接近地面標準,二氧化碳濃度低於%,艙溫保持在12℃~15℃,相對溼度為45%~65%,艙內裝有上述各項引數的檢測裝置,為航天員提供資訊並向地球站傳送遙測訊號。利用鹼土金屬的超氧化物吸收艙內和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供航天員呼吸。調溫裝置和空間輻射散熱器組成的溫度控制系統,用以調節艙內溫度。艙內溼度靠控制去溼裝置的氣體流量來調節。航天員的食物是用鋁管包裝的膏糊狀食品,進餐時用手擠壓管壁,透過進入管將食物送進口中。在航天服加壓情況下,可透過頭盔食孔進食。加加林穿的航天服是一種結構簡單的艙內服裝,具有加壓和通風功能。
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載有3名航天員,續航14天。它有三套比較複雜的生命保障系統,分別設在服務艙、指揮艙和登月艙內。艙內採用100%的純氧環境,為防止火災,起飛前注入一些氮氣。座艙壓力調節器保持指揮艙內壓力為340帕(每帕為千克力/平方厘米)。一旦艙體驟然洩壓,應急供氧系統立即大流量供氧,維持座艙5分鐘的安全壓力,以保證航天員穿好航天服。溫度控制系統具有兩個獨立的冷卻迴路,冷卻介質乙二醇經離心泵迴圈流動,把人和裝置產生的熱量透過空間輻射散熱器向空間輻射散熱。航天服迴路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氣淨化裝置由兩個裝有氫氧化鋰和活性炭的淨化筒組成,兩者交替工作。淨化後的氣體餘熱透過冷凝器由乙二醇帶走,氣體中的水汽透過水汽冷凝分離器變成冷凝水,週期地排入廢水箱。主氧源是超臨界壓力低溫貯存的液態氧。供水系統的水源來自氫氧燃料電池的副產品,經淨化處理後供航天員飲用。航天員食物是袋裝的各種脫水食品,加水後食用,味道接近地面膳食。睡覺使用睡袋。人體排出的廢物經收集後貯存。登月服是具有液冷降溫結構的艙外用航天服。服裝揹包內裝有行動式生命保障系統和通訊系統。行動式生命保障系統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小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