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麼;待到捅破了,也沒覺得怎樣,愛與不愛都是個難題抉擇。當我在依稀的燈光裡把久美子胸前高聳的*看得一清二楚時,不禁聯想起方才咂吮它時,腦子裡忽然閃現出兒時吮吸母乳時的斷片章節;即使長大成人後,我還是逃不出女性的那片胸脯,做的事情和嗷嗷待哺時沒有分別,反而比那時沒了童真,更是多了幾分*。
到現在為止,我已看過了久美子臉上的多種神情,包括愛撫時緊縮的眉宇和微微顫抖的眼瞼。久美子第一次在我面前掉淚卻來得十分意外,而且責任全在於我,因為是被我她“嚇”哭的,紅紅的眼睛我至今仍記得清楚。 。 想看書來
二十三上 陰差陽錯已成真 駕車出行難上難
對於父母這種生於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五零生人來說,一個被兒子領回家的在同一張飯桌上吃飯的姑娘就會被內定為準兒媳,入門改口叫公公婆婆的那一天不會太遙遠。
自從久美子踏進家門的第一天起,母親就開動全身馬力投入到另一番十分重要十分迫切十分聖潔的事業中,開始了新一輪的看房活動。
她滿市的打聽探訪合適的房子以作將來的新房之用,反正已處於退休回家邊緣的她有的是時間,而單位裡的上上下下也不會對她的晚到早退說些什麼閒話,畢竟是奮鬥貢獻了一輩子的老革命,早走幾個小時又有何妨呢。更何況同科室裡的年輕一代早就巴不得像母親這樣的老同志早點兒家走,多佔一天辦公桌就多耽誤一天明日朝陽的冉冉升起,連個電腦都搞不明白的老眼昏花趁早讓出稀缺的就業機會,不然年輕人何時才能上位得以出人頭地。母親這個年齡段的人正處於風頭浪尖,誰管你上山下鄉的吃苦耐勞,八零後甚至九零後正蠢蠢蠕動,騷動不堪,覓得機會就會毫不留情地將你取代掉。
久美子把自己找了一箇中國男朋友而且關係比較“曖昧”的事情告訴了遠在日本的父母,與其說是報告,更多的是一種通知。
我試探過有關久美子父母的反應表現,得到的回答是既沒有熱烈的同意也沒有強烈的反對,只是“哦,哦。”的稍顯冷淡比較冷靜的處置。這些在我看來倒是比較合乎情理,過多過高的回應我也沒有期望過。
像久美子父母這般年紀的日本人對於中國的瞭解並不是很深很普及,多半是從日本國內的平面或立體的媒體上得到的膚淺知識,只不過道聽途說個大概,而且多半又是不太正面的負面報道,沒有太多太好的訊息。
自從和久美子走到一起之後,我也曾做過對中日關係的獨立思考和種種分析,試圖找到自己的答案卻效果不佳,真有些“剪不斷理還亂”。尤其近百年來兩國之間的種種恩怨,也許是那些經常出現在電視節目中的各種中日問題專家都無法說清的,他們侃侃而談之中翻來覆去的也就是那些話而已,無論卷不捲舌說得都差不太多。
學生時代曾看過一部描寫被那場侵略戰爭席捲命運的一對中日夫妻的電影,電影中無論是中國丈夫還是日本妻子在強大的戰爭機器面前都是微乎其微,誰都無法逃脫最終的殺戮蠶食,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放到任何時間任何空間都是一個永遠討論不完的話題。
我想我和久美子應該不會面對那種情形,也不希望那段慘烈的往事重演,但我隱約地感覺到在今後的具體生活中彼此都會面對類似性質的問題和場面,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適與矛盾甚至衝突以至於屈辱和蔑視,我已準備好應對一切可能發生的挑戰,做我能做的一切去保護久美子,做到一個男人應盡的義務。既然無法改變環境,只能選擇改變自己。
在我家現在居住的這個小區的中心位置有一箇中國風的涼亭十分醒目,紅色的圓柱,綠色的瓦簷,四個簷角捲翹向上,很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算是小區裡的一個亮點。夏秋兩季多是一些老人們抱著自己的寶貝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相聚於亭中,避開陽光的烤曬,覓得一處難得的陰涼;老人們逗著懷中的孩童,一幅最為中國人崇尚的天倫之樂、晚年美景;到後來這個涼亭已然成為小區裡新誕生的小生命的初登舞臺,在這裡可以得到毫不保留的誇讚與呵護,老人們臉上笑不停的皺紋是其辛勞一生的縮影和褒獎,只要能夠抱上自己的孫輩此生便可足以,沒有任何超然不實的奢求;襁褓中的孩童彷彿是自己的來世託生,吃再多的苦都比不上能親自牽扯那肉嘟嘟的小嫩手送其上學下課,無論風裡雨裡百折不回。
父母雖然口中不說,但早已羨慕上那些可以去涼亭裡“誇耀”的鄰居們,憧憬著什麼時候那亭子中心的主人公能換作自己,抱孫子的心早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