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奇謀良策解心疾(第2/2 頁)
憂。
閻行想著這些,再看向戲志才時,已經是心生敬佩,“智者見於未萌,愚者暗於成事”,戲志才不僅謀略過人,而且處事的大局觀更是遠勝常人。
他再回想到戲志才入帳之時,說過他是來為自己治病的,現在他剛才一番言語,將自己的病情分析得這麼清晰,那想必對於治病的方法也是瞭然於胸了。
於是,閻行連忙起身離席,向戲志才作揖,口中誠懇地說道:
“先生大才,明察秋毫之末,預知禍福之端,豔已經受教了,但卻不知祛病去疾之事,先生可有以教我!”
“在下正是為此事前來,願為校尉再解說一二。”
戲志才避開了閻行的揖禮,繼續說道:
“如剛才所言,弊病之端,有急有緩,需對症而下藥,方能藥下而病除。在下既然說了校尉行事太急,有三弊,那在下也就為校尉謀劃了三略,或可一試,為校尉作祛病除弊之用。”
“第一件,是急而示之緩,公而示之私······”
戲志才一番侃侃而談,不僅將閻行謀劃施行的事情猜中了七八分,又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弊端,並開始獻上查漏補缺的辦法。
慢慢地,閻行將其中謀劃的細節說出來,和戲志才互相磋商得失,然後決斷取捨,不斷地完善閻行原先安民討賊的大略謀劃。
等到了兩人大致談完了事情之後,果然如戲志才所料,天色已經快黑了,閻行大笑起身,令士卒多準備一份暮食,又點上了燭火,邀請戲志才共進暮食,並打算繼續和戲志才秉燭夜談、徹夜相商。
在燭光之下,戲志才原先淡然的臉色也漸漸泛紅,情緒隨著自己的言語,變得有些激動。
這些時日,他呆在閻行的軍中,因為得了閻行的允許,可是便宜行事,所以他大體瞭解閻行的營中之事,並且他也透過相熟的文吏、軍士,打聽到了有關絳邑的不少情況。
結合上了這些情報之後,戲志才多日來殫思竭慮,為閻行提前謀劃了眾多行事的方略,現如今,這一番努力總算沒有白費,都悉數派上了用場,而戲志才也就暢所欲言,要盡抒胸中的抱負了。
談到後面,就變成了閻行將討賊安民的事宜化整為零,一件一件向戲志才詢問對策,而戲志才也知無不言,一一應答。
對於安民,他提倡先“尊主權,課吏職,去重斂,寬農民”,對於討賊,他建議先“行賞罰、一號令、利甲兵、固城防”,此外為了應付河東郡府還是牛輔方面的壓力,戲志才還提議閻行“急戰緩進、屯糧為先”······
聽完戲志才討賊安民的方略之後,閻行不由得拊掌高贊,口中笑道:
“戲君大才,這一回前來獻策,不僅是醫治了我的心病,還解了我求賢若渴之疾啊!”
說到這裡,閻行話鋒一轉,收起笑容,一臉認真地看著戲志才,誠懇地說道:
“我意以戲君為營中軍謀史,不知戲君可願屈就,為我參贊兵事,時時彌補缺漏。”
閻行現在是比二千石的蕩寇校尉,雖然只是一個“雜號校尉”,帳下不能設定從事、丞等屬官,但卻有了因事設吏的權力,官秩從百石到三百石不等。
像鄭多、黃頗就都是他的書佐,周良是他的待事史,現下給了戲志才一個軍謀史,這已經是閻行眼下能夠給出的最高文吏職位了。
戲志才聽到了閻行的招攬,這一次他想了想,卻是沒有拒絕,而是當即離席起身,來到帳中拜倒,向閻行行禮,口中說道:
“士為知己者死,蒙校尉厚愛,在下願竭盡駑鈍,以報校尉知遇之恩!”
“大善,我得志才,猶得一智囊也。”
閻行也隨即大笑起身,來到戲志才面前,伸出雙臂將戲志才扶了起來。
戲志才起身之後,看著閻行,再次開口。
“明公既然委任在下軍謀史一職,那在下為軍謀計,還有一事相求。”
“直言無妨。”
“在下曾聽聞人微言輕,多謀無斷。縱有奇謀妙計,謀事之人威儀不至,亦常折於眾口之中。故而在下為軍謀史,自知形陋,不足以具威儀,願求甲士十人,以助謀事之雄望。”
聽到戲志才是要求有甲士十人為護衛,再看著戲志才那黑白分明、幽深邃密的雙眸。
閻行笑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